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鹤峰州志

鹤峰州志

①二卷,清毛峻德纂修。毛峻德,字觐文,直隶良乡(今北京市良乡)人,监生,官鹤峰州知州。州志前无可考。毛峻德任知州,思鹤峰为新建之区,案牍易至失散,不可无所募集,因辑州志,于乾隆六年(1741)成书。《鹤峰州志》乾隆六年刻本。鹤峰山脉发源西蜀,入州境,东西北三面于百里之外,忽起忽伏,转折而当州治之南。八峰山面河壁立,为州门屏。水源也东西北三面循山达州治。山水之势,天然成此形胜。容美土司用以建中府,设县时复仍其地为州治。此志山川类记述特详,城垣基址,即土司旧志中府。州署在东门内,原为土司署,学宫在州治左,皆于乾隆间创建,州志分类详载。户口、田赋、物产、军政等类,参互考证采录无遗。名宦、乡贤、人物、选举,初入版图无可记载。忠孝、节义难得确据,仙释、古迹易涉诞妄,皆略而不录。此志慎而无滥,简而不繁,凡事因时措置,难垂久远者概不敢登,足见修志者学识不凡。② 十四卷,首一卷,清吉钟颖修,洪先焘、部生榕等纂。吉钟颖,江苏丹阳人,进士,官鹤峰知州。洪先焘,本州人,举人,官广东三水知县。部生榕,本州人,官公安县教谕。州志修于乾隆六年(1741)知州毛峻德。州志二册,公文居其半,当时州治初建无可记载,志仅略具规模。又历八十多年,事实较繁,知州吉钟颖延洪先焘等重为修辑,于道光二年(1822)志成。《鹤峰州志》道光二年刻本。共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沿革,卷二疆域,卷三山川,卷四营建,卷五赋役,卷六风俗,卷七物产,卷八祠宇,卷九学校,卷十兵防,卷十一秩官,卷十二人物,卷十三艺文,卷十四杂述。此志于沿革类,各州县志每列表以便稽核。相传田氏之先,有覃姓为长,荒远难稽。此志据前志,参以明史,自唐田行皋起,至明田明如止,考其世系详著,未曾列表。兵防为州治首要任务,前志列关隘一门。鹤峰雄关四塞,皆衢途扼要之处,此编以守御、关隘详列于山川志,而塘汛附入兵防。州治未久选举寥寥,文武仕宦为数不多,概附人物类。此志采录诗文,篇幅不多,无关典章概不入录。此志遵前志,所列门类及体例较为完备。③ 十四卷首一卷,清徐树楷修,雷春沼纂。徐树楷,字静溪,陕西蒲城人,禀贡,官鹤峰知州。州志自道光二年(1822)知州吉钟颖修后,四十余年,事以时易,人以势殊,若不急为修辑,久将湮没。徐树楷任知州,乃补修,书成于同治六年(1867)。《鹤峰州志》同治六年刻本。此志纲目沿袭前志。鹤峰形胜多山少水,田氏世据此地,改土归流,雄关要隘,画井分疆,厘定保甲,迁置塘汛防守,百余年来厘然不紊,锋燧无惊,其地利。前志营建志所载津梁,未列蕴溪桥、集福桥、金福桥,约当时未建,此编补入。旧置书院三所,道光二年以后,又置鹤鸣书院,规模宏大,文教有蒸蒸日上之势,从祀学宫者逐增,此志学校志重加编修,附宾兴,秩无变更。官有代卸,其年月序次皆详载。艺文志,州治地界荒僻,名作不易得,但宦游撰记,迁客吟咏,与事实有关者俱采录。此志依据前志,无所删削,但增入不少。此志有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④ 十四卷,清刘域林、长庚修,陈鸿渐纂。刘域林,江苏武进人,官鹤峰知州。州志自同治六年(1867)知州徐树楷修后,仅十余年。刘域林奉檄重修,以徐志为底本,略加损益,于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鹤峰州志》光绪十一年刻本。此志纲目仍遵前志。鹤峰地僻,山亘数里,平坦之地不可多见,水则溪流曲折,无大河,山多水少地瘠民贫,前志已详论鹤峰州沿革、疆域、山川,无庸增易。州城小而坚,官廨仅数处,十余年甚少修筑,故营建也无所增。州中物产无珍异瑰奇,桑麻丝棉乃属未兴,正税之外别无敛取,民间徭役简而不繁,故赋役、物产仍其旧。祀典相传,社稷山川外,有功德于民者祀之,州中诸祠经兵燹后,或废而不修,或属不经之祠,故祠宇多删而不载。兵防以卫民,州处四塞之交,山深地僻,在此州一带活动嘉庆初白莲教最甚,具载前志,同治以后,塘汛严密,匪徒敛迹,故兵防无所补。秩官、人物采访所及,依类补入。艺文、杂述搜集不多,择其关州事者登。此志依据旧志,以府志为考证,加以采访,其于旧志各类,或因或革,增益十分之一、二,仅略为删削。此志尚有光绪二十五年(1899)谢绍佐增刻本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鹤峰县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甘泉仙源录

    见《甘水仙源录》。

  •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

  • 下学编

    十四卷。清代祝洤(1702-1759)撰。作者认为清代而成的《朱子近思续录》、《朱子文语纂》、《朱子节要》等书都不完善,故摘取《朱子文集》、《朱子语类》中有关内容分十四类编辑而成,每类为一卷,共计六百

  • 读骚大例

    一卷。郭焯莹(1877-1928)撰。郭焯莹,字子燮,号炎生。晚改名大痴,自号耘桂先生,湘阴(今湖南湘阴)人。中年后感于事变,放纵不羁,与荡子歌伶为偶,有文才。用二十年功夫注《楚辞》,三易稿而成。《读

  • 倚云阁诗集

    一卷。清汪灏(约1700年前后在世)撰。汪灏,字文漪,一字天泉,山东临清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后至贵州巡抚。处事明决,为部下尊崇。以督修河工积劳成疾而死

  • 周易禅解

    十卷。明释智旭撰。智旭字藕益,号北天目道人,崇祯间住持江浙各地,著述颇丰。此书自序中所谓: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故全书解释卦爻皆援禅理。虽有敷会处,亦颇有可取者。卷一至卷七解六十四卦,卷八解系辞上传

  • 杨忠武公年谱

    一卷。清杨国佐、杨国桢(1782-1849)编。国佐事迹不详,国桢字海梁,嘉庆九年(1804年)举人,入赀为户部郎中,出任颖州知府,迁河南布政使、巡抚,调山西巡抚。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闽浙总督

  • 断肠集

    二卷。宋朱淑贞(约1131年前后在世)撰,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生于仕宦之家,嫁为市井民妻,抑郁不得志。工诗词,善画,通音律。其诗词多惆怅幽怨之情

  • 郭侍郎奏疏

    十二卷。清郭嵩焘(1818~1891)著。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总理衙门大臣,并首任驻英公使,后兼驻法公使。著有《养知书屋遗集》、《使西纪程》、《郭嵩焘日记》。郭

  • 逊志斋集

    二十四卷。明方孝儒(1357-1402)撰。方孝儒,字希直,又字希吉,浙江宁海人。人称正学先生。宋濂弟子,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即成祖)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后,他以不肯为成祖起草登报诏书,被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