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背集
四卷。清胡思敬(见《退庐诗集》)撰。。此编均七言绝句。每首附注时事,颇多轶闻,足备史乘之采择。如卷四纪孝钦后为群小所挟,欲久居西安,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合疏力谏云:“一丸安可塞函关,杜宇声声唤帝还。唤得帝还啼血尽,空留仪羽在人间。”此诗最为沉痛,胡思敬又有《戊戌履霜录》、《大盗窃周记》、《国闻备乘》诸书,虽所言或之传闻,或不免偏激,而均有关掌故,研究晚清史事者,不可不读。有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
四卷。清胡思敬(见《退庐诗集》)撰。。此编均七言绝句。每首附注时事,颇多轶闻,足备史乘之采择。如卷四纪孝钦后为群小所挟,欲久居西安,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合疏力谏云:“一丸安可塞函关,杜宇声声唤帝还。唤得帝还啼血尽,空留仪羽在人间。”此诗最为沉痛,胡思敬又有《戊戌履霜录》、《大盗窃周记》、《国闻备乘》诸书,虽所言或之传闻,或不免偏激,而均有关掌故,研究晚清史事者,不可不读。有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
十卷首一卷,清舒启修,吴光升纂。舒启,满洲正红旗人。举人,知县。吴光升,纂辑《柳州府志》同时纂辑此志。县旧无志,康熙六年(1667)阎侯志草二册,逾三十余载,邑人稍加补缀,又四十年马君就遗帙增损,集四
二十卷。清屠倬(1781-1828)撰。屠倬,字孟昭,号瑟,晚号潜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改庶吉士,官累至九江知府。其诗名早就,与郭麟,查初揆齐名。其书画亦工。观屠倬之诗
二卷。清汪德钺撰。德钺字崇义,一字锐斋,又字三药。安徽怀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嘉庆进士,官礼部员外郎。有《读经札记》、《读易偶记》、《周易义撰》、《周易杂卦反对互图》、《七经余记》、《女苑》等书。《读诗
五十六卷。明陈深(详见《周礼训隽》)撰。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于《易》只取程传及本义,各标
十五卷。清许体元撰。许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对于每一卦都是先观本象,次观系辞所取之象。凡时义德用之所在,均在象中见之。许氏认为八卦有本象,有象中之象,有理中之象。又说象中象与理中象各有
二十六卷。清杭世骏(详见《续方言》)撰。此书主要为作者考订经史之作,卷一至卷三为鸿词所业、卷四为经进讲义、卷五、六为石经考异、卷七至卷十三为《史记》考证、卷十四为礼经质疑、卷十五为经史质疑、卷十六为诸
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激云修,顾曾恒纂。杨激云字白印,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光绪十年由军功署任泰兴县令。顾曾烜,字殅谷,南通州(今南通市)人,陕西即用知县,工文词。泰兴明代旧志,久经散失
一卷。清英浩(生卒年不详)撰。英浩姓高佳氏,字慕纯,号养吾,晚号人海拙叟。官礼部仪制司笔帖式。是书就《康熙字典》加以校录,约分增缺和校误两部分。增缺有两项,校误有十二项。卷后附《补音》《补字》各一篇。
一百卷。明臧懋循(约1595年前后在世)编辑。臧懋循字晋叔,长兴(今属浙江省)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荆州府教授,南国子监博士,以沉湎游赏诗酒罢归。辑有《古诗所》、《唐诗所》、著有《负抱堂集》
四卷。清李因笃撰。李因笃(1661-?)字子德,更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县人。明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强行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以母老多病上疏辞归。工诗文,长于音韵训诂。与李容、李柏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