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渎桥道小志
一卷。清陈作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南京)人。世居讲堂大街,后移红土桥。皆与玉带河为遗。河即古之运渎也。《运渎桥道小志》光绪原刻本。以水为经,以桥为纬。虽纵横仅十里,而里巷旧闻,先辈懿行,人情风俗之变迁,街衙庐舍之今昔,一一著录。
一卷。清陈作霖撰。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南京)人。世居讲堂大街,后移红土桥。皆与玉带河为遗。河即古之运渎也。《运渎桥道小志》光绪原刻本。以水为经,以桥为纬。虽纵横仅十里,而里巷旧闻,先辈懿行,人情风俗之变迁,街衙庐舍之今昔,一一著录。
二卷。明董纪撰。董纪,字良史,又字行,更字述夫,上海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十五年(1382)举贤良方正,廷试对策称旨,授江西按察使佥事。未几告归,筑西郊草堂以居。因即以名其集为《西郊笑端集》凡二卷。然其
一卷。清王咏霓撰。王咏霓字子裳,浙江黄岩人,举人,官至江西知府。本书大旨,以《书序》非孔子作,孔壁所出的十六篇古文之名,也不可信。于是王咏霓就杂引诸经传注、疏、史志以及各家之论,以证其异,异就是伪。本
内篇三卷,外篇一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原名文斅,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此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系在其自著《和州志》、《艺
三十六卷。明郝敬(1558-1639)撰。敬字仲舆,号楚望。万历进士,累迁户部给事中。时开矿征税,敬尝劾税阉陈曾、鲁保等不法。又劾辅臣赵志皋力主封贡,谋国不忠。以浮躁降宜县县丞,移知江阴县。考下下,再
史部分类名目。记述诸如四时节序、农事、风俗等方面的史书。
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晚年授通州学正。李氏与其师颜元主张“经世致用”,世称“颜李学派”。李氏之《周礼传注》等书,《四库总
五十卷。清查慎行(1651-1728)撰。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今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康熙三十二年(1703),特赐进士出身,为翰林院庶吉士。查慎行喜游山
三卷。清胡兆鸾撰。胡兆鸾字律孙,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胡兆鸾认为,欲识孔传本《尚书》之伪,就应当知道古谊之可贵;欲知古谊之可贵,则当求是古书,以相证明。墨子生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当时的《尚书》真本
①八卷。明朱东光修,侯一元纂。朱东光字少龙,浦城人,进士,隆庆三年(1569)任平阳县知县。此志为隆庆五年(1571)修,抄本。未分卷册,有目录,目次为图、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城池、公署、学
清朱凤森(1776-1831)撰。朱凤森,字韫山,广西临桂人。因字韫山故为此曲集名。嘉庆时进士。曾历任河南固始知县。邓显鹤《南村草堂文抄》中曾为立传,说他“于天文、舆地、兵法、河渠、水利、旁及艺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