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诲尔录

诲尔录

二卷。清代陈伟撰。此书是作者的笔记兼札记,自光绪丙子年(1876)至光绪己丑年(1891)始成,历十四年。主要内容是封建士子如何来修身立行的心得笔记。作者偏重汉学,又不尽弃宋学,在书中以“经宣明,而行亦修”为主旨。书中内容有的是诵读古籍有所悟而写,有的是应事、接物偶有所感而作,文字浅显易懂,简洁质朴,很象宋人语录。有耐安类稿本。

猜你喜欢

  • 画响

    不分卷。明李永昌(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李永昌,字周生,号黄海,安徽徽州(今歙县等地)人。林古度为是集序,时间约明末。其书皆自题所画之作,分为四册。皆五言绝句而不著题。《四库》撰纂人称其气韵亦未能

  • 丧服经传补疏

    二卷。叶大庄撰。大庄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光绪年间著成是书。此书没有序和跋。卷一从斩衰三年章到齐衰三月章;卷二从大功章到记。此书颇有新义。其可取者,如引张尔岐说,认为《礼记》

  • 鼎修德安府志

    二十四卷,清傅鹤祥修,李士竑、万年观等纂。傅鹤祥,字绣水,河南汝阳人,荫生,官德安知府。李士竑,字弱侯,湖北云梦人,进士,官杨州府江纺同知。万年观,字霍寿,湖北安陆人,贡生,候选州同。考德安,有志,年

  • 毛诗古义

    二卷。清惠栋(见《周易述》条)撰。《毛诗古义》博引众家之说,以探求毛诗之古义,如“江之永矣”条,栋据韩诗以为“永”当作“羕”,以此补《尔雅》郭注及《说文》之未及;“于以湘之”条,据韩诗以为“湘”当作“

  • 春秋左传辨章

    三十卷。清牟昌衡(1773-?)撰。昌衡字午桥,栖霞(今属山东省)人。此书前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牟昌衡自序,篇目下又有牟昌衡题记。此书起惠公之元妃孟子,止故韩魏反而丧之,共十二公,二百五十五年,

  • 平津馆读碑记

    八卷。续一卷。清洪颐煊撰。洪颐煊(1765-1833),字旌贤,号筠轩,浙江临海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生。广东新兴县知县。平津馆是孙星衍任山东督粮道时的书斋名,洪系孙氏门人,客其幕中,因得以尽阅

  • 毛诗或问

    一卷。明袁仁撰。仁字良贵,号蓡波,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尚书砭蔡编》、《毛诗或问》、《春秋胡传考误》。是编意旨,主于伸“小序”抑《集传》,设为问答以阐明道理。既诋徐祯卿、孙钟元“毛诗训诂”之说,又

  • 大誓答问评

    一卷。方勇撰。方勇为近代学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前面录有龚自珍《大誓答问》二十六条,下面录有评语。此书之评语,多为反驳龚氏之说,如龚自珍认为伏生所传的二十九篇《尚书》中没有《大誓》,方勇则就其说

  • 春秋义类

    不分卷。清梁鸿翥(详见《春秋条辨》)撰。该书附在《春秋条辨》之后,分为人伦、政治、世运、天道四类。作者认为前人解《春秋》,失《春秋》之义者有二端:一为割裂之弊,二为面择之弊。该书意在分类为编,以阐明《

  • 周易窥余

    十五卷。郑刚中(1088-1154)撰。郑刚中,字亨仲,两宋之际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著有《周易窥余》十五卷、《大易赋》一篇、《北山集》、《经史专音》、《西征道里记》等书。精于《易》学,说经颇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