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衎石斋纪事稿

衎石斋纪事稿

十卷。《续稿》十卷。《刻楮集》四卷。《旅逸小稿》二卷。《续良吏述》一卷。清钱仪吉(1783-1850)撰。钱仪吉字蔼人,一字新梧,号衎石,一号心壶(又作星湖),又自号衎山樵。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户部主事,迁至工科给事中。罢官后主讲广东学海堂、河南大梁书院。治经先求古训,博考众说,而折衷以本文大义,不持汉、宋门户。著有《皇舆图说》、《碑传集》等,均传于世。草创未就之作亦多。《衎石斋纪事稿》收作者生平之杂著,各色文体,政事、余情皆在其中。钱仪吉古文辞无所师承,文虽不工,事则据实,或可当“笔谈闻见录”视之。其人好学深思,又从政日久,识高而心静,达事理,通性情;其文假事以托意,循末而见本,正容庄论,发人以思,又谓“大文合理,小文惬情,情理两得,浩气纵横”(见本书题辞)。集中骈俪之文仅存一二,亦皆记事之作,别有手定俪体约数十首,名《飏山楼稿》。作者曾自定诗稿,依年为序,名《闽游集》、《北郭集》、《澄观集》、《定庐集》、《浚稿》等。所收《刻楮集》为道光十年(1830)、十一年(1831)、十二年(1832)三年所作;《旅逸小稿》则是道光十二年、(1812)十三年(1813)舟车羁旅之作。《飏石斋纪事稿》初刻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续稿自定于道光二十九年,初刻于咸丰四年(1854年),后板毁于兵燹。其子彝甫于光绪六年(1880年)重刻,而仅《刻楮集》、《旅逸小稿》两集诗系存于旧刻之中。

猜你喜欢

  • 观妙斋金石文考略

    十六卷。清李光暎撰。李光暎,字子中,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兴朱彝尊曾著有《吉金贞石志》,后朱氏所藏金石刻,又归于李光暎。李氏遂辑所得,并集诸家之论,而成此书。书前有雍正七年(1729)金介复序,称此

  • 宋史质

    一百卷。明朱洙撰。朱洙字一江,临海(今属浙江)人,正德辛巳进士。是书因宋史而重修,另创义例,大旨是以明继宋,其中,不仅将辽、金两朝列于外国,而且对有元一代的年号尽删削,重新进行排列,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称

  • 竹斋集

    三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明王冕(1287-1359)撰。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

  • 易变体义

    十二卷。南宋都絜撰。都絜,字圣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生卒年不详。父都郁,平生喜《易》。絜从父学《易》,并以父说撰成《周易变体》,又名《易变体义》、《易变体》。是书专讲《易》卦的变体问题。认为《

  • 瓮芳录

    一卷。清末高德泰(生卒年不详)编辑。该书记高熊举一门事迹。熊举字谓川,江苏江字人,业贾,认赈捐,议叙从九品衔。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天国军围江宁,熊举集乡勇守御,城破,熊举移巨瓮于庭,贮满水

  • 丁晋公谈录

    一卷。撰者不详。内容皆述晋国公丁谓所谈当代故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认为此书出于洪州潘延之家,疑为是潘延之所作,而潘又是丁谓的外甥。今考其书,所述史实,颠倒事非,有悖公论之处颇多,未必是潘延之所为。此

  • 读孟子札记

    二卷。清罗泽南(1807-1856)撰。泽南字仲岳,又字子和,号功甫,湖南湘乡人。清理学家,著有《周易附说》、《人极衍义》及诗文集等。是书传说大义,对宋儒中主程朱而所得甚浅,尊濂、洛、关、闽,至等之孔

  • 化州志

    十卷。清杨祐修,林玉叶纂。杨祐,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州。旧志始于康熙九年(1670)县令吕兆璜,二十五年(1686)再修。六十年(1721),皇帝恩免正赋,秋季又丰收。因此知州

  • 唐宋丛书

    一百零三种,一百六十八卷。明钟人杰(详见《性理会通》)编辑。本丛书汇辑古今著述,分为经翼、别史、子余、载籍四类,主要子目书有:北魏关朗《关氏易传》、宋司马光《潜虚》、汉申培《诗说》;唐李肇《唐国史补》

  • 家传太素脉秘诀

    见《太素脉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