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得集
四卷,《附录》二卷。元末明初华悰韡(生卒年不详)撰。华悰韡字公恺,自号贞固处士,无锡(今属江苏)人。入明以后,不仕而终。为贻训子孙,取经史百家有关家教、礼学论述及自己心得,撰成此书,取千虑一得之义,定书名为《虑得集》。全书分为家劝、祭礼习目、冠婚仪略、治丧纪要四个部分。又辑其诗文杂著为二卷,附录于后。对了解古代家庭礼仪风俗,颇有帮助。后来,华悰韡八世孙华继祥校刊,卷首增入赵友同所作贞固处士传一篇、陈鉴所作墓表一篇,对了解华悰韡有一些帮助。今有《托跋廛丛刻》本。
四卷,《附录》二卷。元末明初华悰韡(生卒年不详)撰。华悰韡字公恺,自号贞固处士,无锡(今属江苏)人。入明以后,不仕而终。为贻训子孙,取经史百家有关家教、礼学论述及自己心得,撰成此书,取千虑一得之义,定书名为《虑得集》。全书分为家劝、祭礼习目、冠婚仪略、治丧纪要四个部分。又辑其诗文杂著为二卷,附录于后。对了解古代家庭礼仪风俗,颇有帮助。后来,华悰韡八世孙华继祥校刊,卷首增入赵友同所作贞固处士传一篇、陈鉴所作墓表一篇,对了解华悰韡有一些帮助。今有《托跋廛丛刻》本。
八卷。明周复俊(1496-1574)撰。周复俊生平详见《东吴名贤集》条。是集又名《六梅馆集》。凡八卷。诗三卷、杂文五卷。为其孙周玄暐所编。集中之诗皆有杨慎评语。据集后周玄暐跋称:“盖慎戍云南之时,与复
一卷。清刘典(?一1878)撰。刘典字克庵,湖南宁乡人。咸丰六年(1856)刘典以增生身分奉湖南巡抚骆秉章檄办理宁乡团务,后随左宗棠进剿江浙皖闽陕甘太平军,屡立战功,官至陕西巡抚、太仆寺卿、帮办陕甘军
十卷。汉赵煜撰。赵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书的前面有旧序,称隋、唐经籍志都著录为十二卷,但今存十卷。此书是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后有题识,前面有文林郎国子监书库官徐天祐音注。作者所述虽然有些芜杂,但
十六卷。明方逢时(约1556前后在世)撰。方逢时,字行之,一字兆行,号金湖。湖北嘉鱼人,生卒年未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除江苏宜兴知县,征收户部主事,改工部、历员外郎中,出为宁国知府,迁广东副
一卷。清俞樾(详见《论语郑义》)撰。樾著有《论语郑义》、《续论语骈枝》。是书杂引古今事语,以证《论语》。其体例与《韩诗外传》相似。因其非说经之大道,故名小言。虽是小道,其说也颇有意义。该书有《春在堂全
一卷。元洪知常(生卒年不详)撰。洪知常,字明道,自号坎离子,卢山太平兴国宫道士。编撰《海琼传道集》一卷。南宋道士海琼子白玉蟾(原名葛长庚)一生著述甚丰。《海琼传道集》是洪知常所编集的白玉蟾之文集。此书
一卷。明沈继孙撰。沈继孙,洪武年间姑苏(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考元代画家倪瓒所著《云林集》一书,有赠沈生卖墨诗序曰:“沈学翁隐居吴市,烧墨以自给。”“墨若点漆”等语,时代、姓氏,里贯一
四卷。明王蓂(见《东石讲学录》)撰。此书为王蓂养亲居家时,采录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有关心学方面的诸论述,汇辑为是编。共计有五百二十条。其中亦以自己的认识进行阐发,其大旨为主王守仁的“晚年定论”说。有天一阁
四卷。宋末元初俞德邻(生卒年不详)撰。俞德邻字宗大,号大迂山人,又作太玉山人,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咸淳九年(1273)进士及第。宋亡不仕,隐居以终。隐居期间,遍读经史百家
六卷,首一卷。清陶煦纂。周庄亦名贞丰里,元和县一隅,在苏州府城东南六十里,西南接吴江,东接松江青浦。此镇为明富人沈万三之故居,旧系村落,自沈氏始辟为镇。此志六卷,首一卷:卷一界域、水道、胜迹、物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