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绛雪园古方选注附得宜本草

《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得宜本草》一卷。清王子接(生卒年不详)撰。《绛雪园古方选注》又名《十三科古方选注》。书主方书。《得宜本草》又名《得意本草》、《绛雪园得宜本草》。本草类著作。王子接字晋三,清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氏行医数十年,医学理论实践经验颇丰富,除上述书外,另有《伤寒古方通》、《伤寒方法》等。当时集经方之人不过注明某方主治某症而已,能论及病源脉候者十分罕见,至于阐明经方之理更没有人涉及到,纵然有医方集解,亦多浅显之处。王氏认为,前代虽有不少医家对仲景等各方进行过讨论,但“独于方之有矩,法之有规,犹鲜有旁推交通者。”于是对古代医家方剂进行分类整理,于雍正十年(1732)撰成此书。全书共十一万九千余字。分为三卷,上卷论述仲景《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分和、寒、温、汗、吐、下剂。中、下卷阐发内科、女科、外科、痘疹科、五官科、幼科、眼科、折伤科等汤、散、丸方。书前有自序,书末附杂方药性。全书选方三百四十五首,方法详明,说理透彻,适于临床应用。如论服子泻心汤,先释其名曰:“附子非泻心之药,见不得已而用寒凉泻心,故以附子名其汤。”又阐明方义:“三焦皆热,苦寒之药在所必用,又恐其虚寒骤脱,故用三黄清彻三焦而泻热,即用附子宣彻上下以温经。三黄用麻沸汤渍,附子别煮汁,是取三黄之气轻,附子之力重,其义仍在乎救亡阳也。”对古方注释十分透彻,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是书所选之方,虽非秘异,而其中加减之道,铢两之宜,君臣佐使之义,皆能推阐其所以然。”后世章虚谷《医门棒喝》、王孟英《温热经纬》等书均引过王氏论述。有扫叶山房刊本,千顷堂书局石印本,195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得宜本草》一书因每药之下标明所得、所宜、所治而名。书中共收录药物三百六十二种,每种皆分为上中下三品,论述简明精当。卷前有雍正十年王氏之序,末有乾隆二年王氏再跋。此书附于王氏《绛雪园古方选注》之后。有清乾隆二年(1737)跋刊本,即介景楼藏版,《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小儿药证直诀

    ① 见《钱氏小儿药证直诀》。②见《保赤汇编》。

  • 邃谷集

    十二卷。明戴冠撰。戴冠生平及事迹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此书为明代诗文别集,共十二卷;前有任仲干序,末有张鲁后识。并有明抄本传世,款式、卷帙与嘉靖刻本相似,从嘉靖刻本著录。《四库全书》馆臣评其集说:“冠

  • 高忠宪公年谱

    二卷。清高世宁编。世宁明清之际江苏无锡人,字季远,为谱主高攀龙(详见《高子年谱》)之少子。此谱系据华允诚《高子年谱》编成。首有吴兴祚等人序,崇祯恤赠制词、谕祭文,小像、文震孟题词、董其昌等人撰像赞。谱

  • 全体须知

    一卷。英国傅兰雅(详见《化学卫生论》)译。此书为有关生理学说旧译本中较早的一部。原刻于《格致须知》三集中。旧刻多已失佚。此本为瑞思义校印本。全书共六章,分别论述全身骨骼、全体诸肌、消化诸部、全身血脉、

  • 仪礼节贯

    三卷。清朱璠撰。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璠字胜之,江西南城县(今江西省东部)人。书首有璠叙录,大意是:《仪礼》文多冗复,读者概以节取。这里编取记之零星者附于经,择取纂疏确当之训诂以补充其缺脱,订正其讹误。

  • 悟真直指详说

    见《悟真篇注疏》附。

  • 国朝严州诗录

    八卷。清宗源瀚(生卒年不详)撰。宗源瀚,江苏上元(今江宁)人,曾任浙江补用道严州府知府。清朝严州其诗之流传见于阮氏《輶轩录》、六县旧志与诸家纂辑者则时时遇之,作者不胜流连追慕,阮氏属幕中诸君子与书院肄

  • 仙愚馆杂帖

    七卷。明黄元会(生卒年不详)撰。黄元会,字经甫,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黄元会笃信佛、老,尤其笃信服食修炼之说,因此将其馆命名为“仙愚馆”。此书内容亦多为剽窃佛、老之浮谈,其

  • 泊庵集

    十六卷。明梁潜(1366-1418)撰。梁潜,字用之,江西泰和县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举人。授四川苍溪训导,历知广东四会、阳江、阳春三县。永乐元年(1403),召修《太祖实录》,擢翰林修撰,后迁

  • 长宁县志

    十二卷,清曹秉让修,杨庚纂。曹秉让,曾任长宁县知县。杨庚,江安人,博学多才。长宁县志,旧有明嘉靖间县令吴师朱所纂钞本,经兵燹散佚无存。清康熙间,叙郡志中有长宁县志一卷,乃因旧志略加增损,又一百二十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