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筠轩清秘录

筠轩清秘录

三卷。旧本题明董其昌(详见《画禅室随笔》条)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论玉、论古铜器、论法书、论名画、论石刻、论窑器、论晋汉印章、论砚、论异石、论珠宝十个子目,持论允当,颇中要旨,可为艺术鉴赏之指南。卷中为论琴剑、论名香、论水晶玛瑙琥珀、论墨、论纸、论宋刻书册、论宋绣刻丝、论雕刻、论古纸绢素、论装褫收藏十个子目,亦很有实用参考价值。如末论装褫收藏中,“凡书画法帖,不脱落,不宜数装背,一装背,则一损精神。此绝然无疑者。”又如“凡法书名画,古帖古琴,至梅月八月,先将收入窄小匣中锁闭。其匣以杉板为之,内勿漆油、糊纸,可免湿霉。以纸四周糊口,勿令通气,庶不至霉白。……又书画帖,平时十余日一展玩,微见风日,不至久卷作霉。……”收藏之法,实过人矣,至今仍很适用。至于“展玩书画有五不可,谓灯下、雨天、酒后、俗子、妇女也”条,后二不可则失于偏颇。卷下为叙赏鉴家、叙书画印识、叙法帖源委、叙临摹名手、叙奇宝、叙斫琴名手、叙唐宋锦绣、叙造墨名手、叙古今名论目九个子目,介绍了各方面的能家名手,末叙古今名论目中,介绍了宋人《琴式图》、王僧虔《图书会粹》等几十篇与本书内容有关的名论供大家参考。很有实用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中称此书为伪书,是书贾将张应文所撰之《清秘藏》二卷析为三卷,以董其昌名重,乃伪托其名,并伪撰陈继儒序于书首,以炫俗射利。但书末有董其昌次子董祖常作的短跋,其中云“此系先公中年手辑之编。名位既崇,见闻益广,每欲增订,而祇事公家,鲜有暇日,书僮窃录,遂以流传。”据此跋中所称,此书又似为董其昌所亲撰。有《学海类编》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不论怎样,此书足可供研究古文物器具者之参考。

猜你喜欢

  • 周易浅玩

    二卷。清李宗澳撰。李宗澳,临川人。此书上卷为上经,下卷为下经,在诠释经文时,仿程传体例,只释六十四卦。李氏治易,反对抄袭旧解、陈陈相因的做法,因而在经说中能够直抒己见,不尽循旧诂。如在解释“同人伏戎于

  • 祛疑说

    一卷。宋储泳(生卒年不详)撰。储泳字文卿,号华谷,云间(今江苏松江)人,侨居华亭。储泳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工于吟咏,其诗集今已失传,惟诗家鼎脔《至元嘉禾志》中稍载其遗篇一二而已。又曾作《易说》,见于丁

  • 金匮玉函经

    八卷。汉张机(详见《伤寒论》)撰,晋王叔和(详见《脉经》)编。张机曾撰《伤寒杂病论》一书,久已散佚。王叔和将张机原著一部分整理编次为《伤寒论》。此书与《伤寒论》内容大同小异,虽文词或有不同,但意义皆通

  • 北庐诗钞

    二卷。清陆毅撰。陆毅,字士迪。生卒年、仕履、里籍均不详。此集为陆毅诗集。分上、下二卷。上卷为古今体诗二百零八首,卷下亦古今体诗二百五十六首。其五、七言近律追琢工秀,恬淡自然,修辞典雅、托意遥深,气韵沉

  • 安岳县续志

    四卷,清陈其宽修,邹宗垣纂。陈其宽,曾任安岳县知县。邹宗垣,邑人,举人。兹编为续道光濮瑗志而作。《安岳县续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共四卷。卷首,序、目录、修辑姓氏、凡例、舆图。正文分为:卷一

  • 九歌残石

    一卷。唐欧阳询(557-641)书。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书法家。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自成一家,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有《九成宫

  • 赤松游

    清丁耀亢(详见《表忠记》)撰。此剧共四十六出,卷首有丁耀亢作《赤松游始末》一文,详细纪叙其事件始末。写王子房负大志,慕张良之为人,死于流寇之难。是为纪念其友王子房而作。有清顺治间刊本。

  • 西游记

    二十卷一百回。明吴承恩(约1500-1582)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出生在一个由“两世学官”而没落为商的家庭里,幼年时即“以文鸣于淮”,但在科举中屡次受挫,直到嘉靖二十

  • 日本考

    五卷。李言恭、郝杰编撰。李言恭,字惟寅,号青莲居士。岐阳武靖王文忠之裔,盱眙人。万历三年袭爵临淮侯,守备南京。郝杰(1530-1600),字彦辅,号少泉。蔚州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行人,

  • 中庸传

    一卷。宋晁说之(1059-1129)撰。说之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宋清丰(今山东巨野)人。北宋藏书家、学者。著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是书后有以道自记,谓近世学者以为中庸为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