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志斋周易解
三卷。清张应誉撰。张应誉字伊知。南皮人。此书卷一释上经,卷二释下经,卷三释系辞及说卦。书中不全录经文,只取一二句或三四句,下注卦名,后对所取经文进行诠释。无可释者则一句不取,故书中上经没有对师、比、履、同人四卦、下经没有对大壮、睽、蹇、夬、困、巽、兑、节八卦的解释。全书以义理之学为宗,故其释文多流于浅陋虚妄。如释“小畜”卦“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句为文王决心克纣之隐语,释“咸”卦九四“憧憧往来”句中的“憧”为童心等,皆为不可取之辞。有同治十年(1871)刊本。
三卷。清张应誉撰。张应誉字伊知。南皮人。此书卷一释上经,卷二释下经,卷三释系辞及说卦。书中不全录经文,只取一二句或三四句,下注卦名,后对所取经文进行诠释。无可释者则一句不取,故书中上经没有对师、比、履、同人四卦、下经没有对大壮、睽、蹇、夬、困、巽、兑、节八卦的解释。全书以义理之学为宗,故其释文多流于浅陋虚妄。如释“小畜”卦“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句为文王决心克纣之隐语,释“咸”卦九四“憧憧往来”句中的“憧”为童心等,皆为不可取之辞。有同治十年(1871)刊本。
一卷。近代奚世干(生卒年不详)撰。世干字挺筠,江苏南江人,口哑不能讲话,而通小学。曾欲纂辑《说文解字通考》,因其庞大,仅存纂例,全书未成。此编乃是奚氏读《说文》的笔记,旨在校正文字方面。奚氏于段玉裁、
二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苏甘泉(今扬州市)人,著名经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少颖异,家寒微,勤苦于学。嘉庆六年中举,一应会试不中,即绝意仕
八卷。明张汝元撰。张汝元字太初,安徽江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诸生。以诗受知于学使陈文烛,文烛为序而刊。人称其“七言短歌,间有作意,而陶冶未精。他体则更有减色。”文烛序中多引二谢以下诗人拟之,有奖成后
二十章。张世禄著。张世禄(1902- )字福崇,浙江浦江入。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于文字、音韵、训诂及现代汉语、普通语言学等均有深入研究。尚著《中国音韵学史
一卷。清魏繇(生卒年未详。)撰。魏繇有《泳经堂丛书》。此编共文二十六篇。《书鲒埼亭后》一篇,谓方苞撰《万季野墓表》并未叙季野卒于浙东,驳全祖望之误说,颇为明核。又书《曾文正公逸事》、《蒋鹿潭别传》二篇
十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详见《舆地碑目记》条。清李调元编此书十卷,有退补斋金华丛书本附辨伪考异一卷。王象之的《舆地碑目记》中,所录蜀碑最详最多。李调元从王书中专门将蜀碑摘出,改标清代府县地名,将各碑
三十八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1670)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编修,累官至刑部侍郎。徐乾学为顾炎武之甥,阎若璩等人也多客居其家,师友渊源,加上家
二十八卷。《附录》三卷。明程敏政(1445-?)编。程敏政字克勤,安徽休宁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著有《篁墩集》、《宋遗民录》,编《明文衡》等。此集收唐元《筠轩集》诗八卷、文五
一卷。汉任奕撰,其生卒年不详。任奕字安和,后汉句章人。属文章之士,官御中丞。是书遗录于《隋书·经籍志》,而马总《意林》援引其书,称为十卷。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云:“山阴朱育对王府君曰;‘近者文
一卷。清吴焯(1676——1733)撰。吴焯,字尺凫,号绣谷,钱塘(今杭州市)人。焯性嗜藏书,多藏宋元善本,其藏书楼“瓶花斋”称名当世。焯与词人厉鹗为挚友。其词婉约隐秀,律吕谐合,精于上、去、字音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