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穆斋经诂

穆斋经诂

四卷。清有任氏门人施世锡跋。据自序,此书原题“经传正义”。书中论周正,历驳改时不改月,改月不改时及改正朔不改时月诸说。虽然列国间有用夏正者,而春秋所书皆周正。论文祖,认为文祖是尧的始祖,即颛项,颛顼实出于黄帝。据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有《国语》“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项,郊尧而宗舜”为证。这些都确不可易。论六宗,认为是日、月与白虎、朱鸟、苍龙、玄武之中星,说甚新。论田赋,主班固《刑法志》,认为其制与《司马法》、《周官》皆合,即融贯于《匠人》、《遂人》、《小司徒》之法,只是不可以与《孟子》、《王制》相较。《王制》本出孟子,孟子明言诸侯恶其害己,而皆去其籍,这是因为孟子未曾见《周官》,所以说其详不可得闻。因此推言孟子所言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当是二代之制。如果不是二代之制,则列国公田之赋,将都用来具乘马而没有剩余了,而吉、凶、军、宾、嘉等五礼,除军礼外,其余都要废了。对于此书,任氏自谓“潜心三载,易稿十次,刊落先儒之枝叶,表章周官之法度”,殆非虚言。其又说先天,认为先天之学即伏羲之易。连山归藏不可考。《周易》则文王之卦辞,周公之爻辞,皆后天之学。其先天自然之法象,只详细体现在孔子的《十翼》中。黄宗羲不信先天、岂能不信?孔子因举十翼,以证不信先天之失。所持辨亦俱精博。其他如论礼制,论水道诸篇,词虽简略,而理则甚惬。任氏最服朱熹,而嫉姚、江,尤其讨厌阎若璩,斥为心术不正。有道光二十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懒园漫稿

    五卷。明王寰洽(?-1642年前后)撰。王寰洽,字仁子,安徽亳县人。生年不详。其九试不第。天启元年(1621),以恩贡赴吏部试,拟授知县,未补官而卒。此集诗二卷,文三卷。多为应酬之作。其诗以纤丽为工,

  • 郑京兆集

    十二卷。《外集》二卷。明郑心材(约1590年前后在世)撰。郑心材,字敬仲,号恩泉,浙江海盐人。刑部尚书郑晓之孙。光禄寺少卿郑履淳之子。年五十以荫补官,官至江苏应天府(今江宁)治中。是集为其婿项皋谟所校

  • 省心杂言

    一卷。宋李邦献(生卒年不详)撰。李邦献,怀州人,太宰邦彦之弟,官至直敷文阁。是书,在宋有临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为尹焞撰。至宋濂《跋》其书,则谓逋固未尝著,焞亦因和靖号偶同而误,皆非其实。而王泌所编《

  •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二百十三卷。明王肯堂(详见《尚书要旨》)辑。此书简称《医统正脉》,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医学丛书,辑入明代以前医籍四十三种,涉及医经、本草、方书、诊断诸学。其中有许多有影响的医著,如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

  • 见闻记忆录

    五卷。明清之际余国桢(生卒年不详)撰。国桢字瑞人,别号劬庵,遂安(今浙江淳安)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富顺县知县。《见闻记忆录》乃是国桢入清以后居家所作,多为随笔杂录之作。在自序中,称

  • 亢仓子注

    九卷。唐何粲(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明黄谏(其人不详)音释。《亢仓子注》,又称《洞灵真经注》。此书旧本题何粲撰,不著时代。据唐柳宗元《读亢仓子》称“刘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

  • 心园说

    二卷。清郭兆奎(详见《心园书经知新》)撰。此书对四书及《易》、《书》、《春秋》等摘举诠释,太过浅显,基本上属于里塾训蒙之语,别无新意。

  • 顾氏家集

    八种,二十一卷,附录二卷。顾燮光(1875-1949)编。顾燮光字鼎梅,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年间廪贡生。善书画,尤好金石碑版之学,著有金石著作数种及《非儒非侠使斋诗文集》。是编为顾燮光汇集自曾祖及兄四代

  • 三忠集

    十四卷。明郭惟贤撰。郭惟贤,福建晋江(今泉州)人。生卒年待考。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以忧归。起户部右侍郎,未上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为郭维贤官湖广巡抚时所编。前有万历二十二

  • 强恕堂诗集

    八卷。清高之騱(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高之騱,字仲治,山东淄川人,生卒年均不详。为侍郎高珩之子。擅长于诗,诗学唐末香奁体和北宋西昆体,词藻华艳,姿致有余。敖陶孙认为秦观词“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