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皇氏义疏

礼记皇氏义疏

四卷。梁皇侃(488-545)撰。清马国翰辑。《南史》作皇侃,《梁史》作皇偘,字不详,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五十八岁。吴郡人,少好学,事师会稽贺玚,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起家为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数百人。本传载皇撰《礼记讲疏》奏上,诏付秘阁加员外散骑侍郎。又撰《论语义》(或曰《论语义疏》十卷,《礼记义》(或曰《礼礼义疏》五十卷),并见重于世。《隋志》载《义疏》九十九卷,《讲疏》四十八卷。《唐志》载《讲疏》一百卷,《义疏》五十卷。今并佚。唯孔氏《正义》多引之,因据辑录,整理分类为四卷。按孔氏称《皇氏章句详正》,微嫌繁广。今皇氏原书虽佚,然就孔氏所引之遗说观之,尚可略知。如释《王制》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因此可推论“飨礼有四种,食礼有二种,燕礼亦有二种。”又释“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因而申明“燔柴祭天地之礼”。又释《丧服小记》“男子免而妇人髽”,因而推论“男子之免乃有两时,而唯一种;妇人之髽,则有三别。”又释《坊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因此而推论“兵赋之法”,及“国城采地之制”。诸此各条,皆征引繁富,考证翔实,即可窥见原书繁广之一斑。考六朝人《义疏》存者,唯皇侃与熊安生为最多。孔氏又称“以熊比皇,皇氏为胜”。因此,皇氏之说,尤宜为世所重,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顾氏谱系考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考订顾氏世系,颇为详尽。然自唐以后,谱系失传,掇拾残文,未必源流尽合,只能备其一说。《顾亭林先生遗书》收录。

  • 客居堂三种曲

    六卷。清周稚廉(生卒年未详)撰。周稚廉字水持,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据徐釚《词苑丛谈》卷二,称稚廉为吾友膺垂才子,喜为词曲云,知稚廉于釚为晚进,亦康熙间人。斯编所收传奇三种:曰《珊瑚玦》、《元宝媒》、

  • 尚书义粹

    八卷。金王若虚(1174-1243年)撰。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滹南遗老,藁城(今属河北省)人,金代文学家。承安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金亡不仕。著有《王经辨惑》等十余种,并有《滹南遗老集》。王若虚认为,

  • 黄漳浦年谱

    一卷。清郑亦邹辑。亦邹字居仲,号白麓,福建海澄(今龙海)人。顺治十三年(1656年)举人,然淡于仕进,结庐白云山麓,为南屏文学社,结交学者,从事著述。著有《明季遂志录》、《明季辨误》等。此谱谱主为明末

  • 密斋笔记

    五卷,续记一卷。南宋谢采伯(生卒年不详)撰。谢采伯字元若,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宰相谢深甫之子,宋理宗谢皇后之伯叔。嘉泰二年(1202)进士及第。历知广德军、湖州知州、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等。平生喜好

  • 五陵注略

    即《嘉靖以来注略》。

  • 永思斋文集

    六卷。明李日茂(约1601年前后在世)撰。李日茂,字文华,号培吾,河北青县人。生卒不详。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永思斋文集》。此集共六卷,皆文而无诗。日茂为人刚正,故其

  • 偃师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汤毓倬修,孙星衍。武亿纂。汤毓倬,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代著名经济学家。乾隆五十年(1785)任本县知县。孙星衍详见《松江府志》,武亿(1745-1799),字虚谷,一字小石,

  • 周易浅述

    八卷。清陈梦雷(1650-1741)撰。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康熙二十一年(1682)缘事谪戍沈阳尚阳堡。越十八余年赦罪还京,奉诏编纂《古今图书

  • 然疑录

    六卷。清顾奎光(1719-1764)撰。顾奎光字星五,江苏无锡人。他博学多识,1745年中进士,1753年官至湖南泸溪县知县,1759年调湖南桑植知县,直到1764年去世。顾奎光任职期间,因改进农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