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厘编

礼记厘编

十卷。潘相(?-1790)撰。相字润章,号经峰,安乡(今湖南)人,清代经学家。相有《吾学编》等书,已著录。《礼心厘编》书首有陆耀《序》云:“古之读书也难,今之读书也易。难故数千年,而仅有郑康成、孔颖达与程朱数大儒;易故三年,一试于礼部且万人,而皆以为通儒。此用心与不用心之别。康成之心,用之于《易》,故移彖象不卦爻;高贵乡公以为何以不谦。又高贵乡公之心用于《易》,朱子之心用于《大学》,故分经别传,而补《格物》一章。王文成公,又谓不如古本;又王文成公之心用于《大学》。濮州牧,安乡潘君,以《礼记》一书,本非孔门七十二子所撰,与《易》、《诗》、《书》、《春秋》不同。且自朱子以来,东莱吕氏,临川吴氏,国朝安溪李氏,皆欲为之厘订。因举其辞之相类,甄综而联合之,以便少年之业是经者;虽出于创,而实本朱子之意。吾不知其即能行世与否?而要为能用其心于读书”等等。末题“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十月下浣,同学弟吴江陆燿书”。次为《自序》云:“相乃参互诸说,弥加审慎,盖修改改者又二年,不揣僭逾,妄付剞劂,就正有道。总十卷,四十六篇”。此书篇次为:卷一《曲礼》、《少仪》、《射义》、《投壶》、此皆言《小学》。唯每篇有出入,如《曲礼》下,载“存本记九十五条,入《少仪》四十条,《玉藻》三十三条,《檀弓》五条,《郊特牲》二条,《内则》一条(入他篇文,则于小注后用圈。载其篇名曰某篇,他皆仿此。因每篇言出入文繁不备录)。卷二《学记》、《文王世子》、《大学》、《中庸经解》,此皆言《大学》。卷三《坊记》、《表记》、《儒行》,此皆言《修存之功》。卷四《冠义》、《玉藻》、《深衣》,卷五《昏义》、《哀公问》,此皆言《成人之礼》。卷六《内则》、《大传》,此皆言“身修然后家可齐”。卷七《丧大记》、《问丧》、《间传》、《丧服小记》、《服问》、《三年问》、《丧服四制》、《奔丧》、《曾子问》、《檀弓》,此皆言“家之大事,莫过于送死”。卷八《祭法》、《郊特牲》、《祭统》、《祭义》,此皆言《追远》(次于“慎终”)。卷九《王制》、《缁衣》、《月令》、《明堂》、《燕义》、《聘义》、《乡饮酒义》,此皆言《王朝邦国之礼》。卷十《礼器》、《礼运》、《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乐记》,此以《统论礼乐》者终。按本“文本”《记》全存,无出入者,《学记》、《坊记》、《表记》、《儒行》、《哀公问》、《丧服四制》、《缁衣》、《月令》、《明堂位》、《乡饮酒义》、《礼运》、《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乐记》。此外《少仪》诸篇,皆有移入他篇者,分类相从。故《曲礼》言“蒙养”的部分,入《少仪》;言“衣服”的部分,入《玉藻》;言“丧服”的部分,入《檀弓杂记》;言“祭”的部分,入《郊特牲》;言“女子”的部分,入《内则》。其他分类移排,大概均同如此。按《礼记》篇次,今本皆据注疏。东莱吕氏,别为篇次,清代安溪李氏,分内外两篇。此书参综旧篇,酌情分为《小学》、《大学》、《修存之功》、《成人之礼》、《身修家齐》、《家之大事送死》、《追远》、《王朝邦国之礼》、《统论礼乐》,凡八类。此书按此八类移列编序,颇具苦心。《中庸》、《大学》,因已列入《四书》,只存其目,不敢复有出入。按《礼记》原来篇次,注疏并未申说顺秩之旨,朱子虽有意更订,终莫遂其功。此书厘核分明,何者宜先,何者宜后,及宜移入的地方,都有意义,颇便初学;且与《约编》等类之书较,任意删节,专重举业之试,迥乎不同。诚然,于《礼记》研究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 释人疏证

    二卷。近人叶德辉撰。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又字奂份,号直山,又号渔水,别号郎园,湖南湘潭县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举人,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年三十乞假归。1927年

  • 礼记恒解

    四十九卷。清刘沅(1768——1855)撰。沅,字止唐,号槐轩,四川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著有《易经·书经·周官·仪礼·礼记·春秋恒解》、《史存》、《明良志略》、《槐轩杂著》等二十余种,合称《槐轩全

  • 金匮钩元

    见《金匮钩玄》。

  • 文章辨体汇选

    七百八十卷。明贺复征(生卒年不详)编。贺复征字仲来,丹阳(今属江苏)人。本书首无序目,书中有贺复征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时为天启四年(1624)六月。越岁乙丑(1625),予入蜀,悉其事

  • 观城县志

    ①五卷,首一卷。清沈玑修,张洞宸等纂。沈玑,江苏武进人,贡监。康熙八年(1669)任观城县知县。张洞宸,邑人,孝廉。观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令乔昆。及沈玑任县令时,邑志已数十年未修。正

  • 杨叔峤诗文集

    四卷。清杨锐(1857-1898)撰。杨锐,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人。清末维新派。张之洞的弟子,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二十一年(1895)参加了维新变法的强学会,二十四年(1898)春,倡立

  • 观心论疏

    五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观心论疏》集诸法开列十六问,作为检验一家门徒观心入道的深浅与得失。其主要内容有:在序分中,初列律法禅三师各有十过;次广述如来佛令出家,在家佛

  • 读毛诗日记

    ①不分卷。清钱人龙撰。人龙字友夔,江苏吴县人。肄业于学古堂。学古堂乃光绪初年所建。贵筑人黄体芳居官苏州时,有感于当时一般读书人得书、读书之难,于是聚书六万余卷,置于苏州正谊书院内,名之曰学古堂,招有志

  • 意见

    一卷。明陈于陛(生卒年不详)撰。陈于陛字元忠,南充(四川省南充市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以翰林院编修参预编纂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于陛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

  • 续高士传

    五卷。清高兆撰。高兆字云客,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幼年客居江左,后返回故乡,布衣终身。生卒年不详。著述除本书外,尚有《荔社纪事》、《启祯宫词》、《观石录》等。《续高士传》是继皇甫谧《高士传》以后又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