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痎疟论

痎疟论

一卷 明卢之颐(1598-1664)撰。卢之颐字子由,又子繇,一字繇生,号芦中人,一号晋公。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卢复精通医学,颇有医名,兼通佛学。卢氏自幼得家传,又多得名师传授,曾向王绍隆学习仲景医书,从陈芝先学习《薛氏医案》,所以青年时即精于方药,著《金匮要略摸象》。二十八岁时,遵其父遗嘱,阐发本草,以其父所著的《本草纲目博议》为基础,历时十八年,撰成《本草乘雅》。卢氏敏悟过人,学有根柢。邑志载:复著《纲目博议》有椒菊共性之疑不能决,后得之颐之论方定。顺治三年(1646),明鲁王以海尚在山阴,之颐谒见,授职方郎。后归故里,两目俱瞽,犹成《摩索金匮》、《伤寒金疏钞》、《医难析疑》。约三十万字,名《遗香堂七录》行世。此外还有《学古诊则》。卢氏一生勤于著述,从小又学佛学,故其书中多兼谈禅理。明亡后曾跟随南明朝廷至福建,事败后归里,愤懑而死。此书为卢氏本《内经》、《金匮要略》之旨,结合后世论疟及个人体验,详述痎疟因证,于虚实寒热四者最为详尽。足可发明《素问》中“疟论”、“刺疟法”诸篇微意。认为疟属阳,痎属阴,日作者属阳,闲日闲数日作者属阴,温、寒、瘅、牝皆可归为疟履痎。其用方多取王肯堂《证治准绳》。其余所列诸方,十分简切恰当。虽此书仅一卷,然其治疟之法尽收其内。此书对诸疟之常证、变证之证治,逐条辨析,论述精详,于临床颇有裨益。书后附《疟疏方》一卷,选方三十八首,于方药炮制叙述尤详。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宝笏楼刻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七书讲义

    四十二卷。宋施子美撰。施子美,生卒年、仕履皆不详。据江伯虎《施氏七书讲义序》,宋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年少而升右庠,不数载而取高第,为孙、吴之学者多宗师之”。施氏于《讲义》之中,发挥自己的见解,又广

  • 经话

    二卷。廖平撰。廖平(1852-1932)原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四川井研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青年时就学于成都尊经书院,师事湘潭王闿运。清末今文经学家、思想家。廖

  • 荛圃先生年谱

    二卷。清江标(1860-1899)撰。江标字建霞,号萱圃,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进士,官至湖南提学使,以赞成变法维新,戊戍(1898年)后被罢官。标博学,工诗词,著有《红蕉词》

  • 空同词

    一卷。宋洪瑹撰。洪瑹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生卒年不详,里贯亦待考。是集录词十六首。卷末《清平乐·咏渔父》一阕,据《花庵词选》考,当为连久道词,而误入瑹词中。由是《空同词》实为十五首。其词今存数量不多,

  • 北窗炙輠录

    一卷。宋施德操(详见《孟子发题》)撰。“炙輠”,刘向《别录》注:“过字作輠。輠者,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余流者,言淳于髡智不尽,如炙輠也。”以其名书,取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淳于髡久处,时

  • 关陇丛书

    九种,十八卷。民国张鹏一辑。张鹏一字扶万,陕西富平人,撰有《隋经籍志补》、《漠律类纂》等,并编有数种丛书。该丛书中收有张鹏一辑录之丛书三种:《扶风班氏佚书》、《北地傅氏遗书》、《挚太常遗书》,前两种为

  • 春秋三传事实广证

    无卷数。不著撰人。此书广为搜集诸子百家著作中所载春秋时期的事迹,录于“三传”相关内容之下,以成相互参证之意。然而,诸子书乃至杂说、寓言中的材料是否可靠,则非经考证不能确定。作者打算根据这些未必可信的材

  • 兵法圆机

    见《兵经》。

  • 韵补正

    一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顾氏认为考古之功,实始于吴棫,其所著《韵补》,合者半,否者半,因取而注之。其自序称才老多学而识矣,然未能一以贯之,故一字而数叶,若是之纷纷也。《四库全书提要》云

  • 榕阴新检

    八卷。明徐撰。字惟起,更字兴公,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不详,布衣终身。聚书数万卷,并亲自校订,以博洽闻名一时。该书主要记福建古人事迹,分孝行、忠义、贞烈、仁厚、高隐、方技、名儒、神仙八门。其意旨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