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画山水赋

画山水赋

一卷。后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生卒年不详)撰。荆浩,字浩然,因隐于大行山之洪谷,故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属山西)人。亦有人认为荆浩为五代之后梁人。荆浩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宗柳公权,工画佛像,尤妙画山水,著《山水诀》一卷。元汤垕《画鉴》称荆浩之山水画为唐末之冠,其《山水诀》为范宽辈之祖,故此书之本名当为《山水诀》。自汉至唐末,赋体文数变,是书中虽用骈词,然其中或有韵或无韵,仍如散体。至于其后之“笔法记”一卷,说法不一:《王氏画苑》载之曰“画山水录”,《唐书·艺文志》则称曰“笔法记”一卷,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则作“山水受笔法一卷”,盖陈氏所记为其本名,唐志所载为其简称,《王氏画苑》所注为后人改名。《画山水赋》一卷总结山水画之旨要:“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其格也。”以精到的笔法概括出山水画的基本布局:远山无坡、远水无波、远人无目、远树无枝等等,对山水之画颇具启发。《笔法记》一卷称其隐居且躬耕太行洪谷之时,于山谷石岩间遇一叟,得其讲授笔法“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其中亦品评古今善画名家,尤推重王右丞等,对于名画家吴道子,则以为“笔胜于象……亦恨无墨”。以上二书之语虽显拙涩,中间忽作雅词、忽参鄙语,似为稍知字义而不知文格之艺术家所依托为之,非本书原有,但其论亦颇具可采者,对后世作山水画仍具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书有明刊本、《画苑》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榕园词韵

    一卷。清吴宁撰。宁字子安,浙江安盐人。是书所以订补沈去矜词韵之作,而上去分列,不统乎平入。分三十五韵部:(一)平声东冬钟;(二)平声江阳唐;(三)平声支脂之微齐灰;(四)平声鱼虞模;(五)平声佳皆咍;

  • 御定医宗金鉴

    九十卷。清吴谦(生卒年不详)等编。吴谦字六吉,歙县(今属安徽)人。乾隆年间曾任太医院判,乾隆四年(1739)奉敕与刘裕铎主编此书。吴氏认为古医书有法无方,唯《伤寒论》、《金匮要略》始有法有方,而诸注又

  • 欧洲史略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1848年来华传教。1880年被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翻译。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

  •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有人认为是南宋孙奕(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宋史·艺文志》载有许奕《九经直音》九卷,许奕当是孙奕之误(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此书为蒙童读本,内

  • 礼记集解

    六十一卷。孙希旦(1737-1784)撰。孙希旦,字绍周,号敬轩,浙江瑞安人,清代经学家。举乾隆二十七年(1762)乡试,挑三十四年(1769)会试中正榜。孙衣言《敬轩先生行状》:“会试榜出,主司择其

  • 东南水利略

    六卷。清凌介禧撰。凌介禧,原名杏洙,字少茗,吴兴人。素有文行,究心于水学。条议水利数万言,为救荒之策。光绪九年(1883)春夏间,霪霖为灾,凌介禧与王凤生溯源讨委,遍阅杭嘉湖水道,斟酌事宜,而辑成此书

  • 刑部比照加减成案续编

    三十二卷。清许梿撰。许梿,见前条。是书为《刑部比照加减成案》的续编,体例一如其旧:卷一至卷五为名例、兵律邮驿,卷六至卷十一为刑律贼盗,卷十二至十八为刑律人命,卷十九至二十二为刑律斗殴,卷二十三至二十六

  • 遵生八笺

    一名《雅尚斋遵生八笺》。十九卷。明高濂(生卒年不详)撰。高濂字深甫(《四库提要》为深父),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间名士,能诗文,撰有传奇《玉簪记》、《节孝记》,前者流传甚广。另有诗文集《雅

  • 灵言蠡勺

    二卷。明西洋人毕方济撰、徐光启编录。毕方济生平事迹不详。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崇祯初,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早年从利玛窦等学

  • 满洲资治通鉴纲目

    五十九卷。通鉴纲目前编,十八卷。通鉴纲目续编,二十七卷。康熙帝敕同儒臣共翻。汉字本有朱子撰《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元金履祥作《前编》十八卷;又作外纪一卷,举要三卷;明商辂作《续编》二十七卷。陈仁锡集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