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凉山志

清凉山志

十卷。明释镇澄撰。镇澄,燕山广应寺僧人。清凉山亦名五台山。在山西五台县北百二十里。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雄踞雁代,盘错数州。在四关之中,周五百余里。左临恒岳,右带滹沱,北凌紫塞,南拥中原。《清凉山志》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共十卷。分为十门。一总标化宇。二徵释化主。三五峰灵迹。四诸寺名迹。五帝王崇建。六名公外护。七菩萨显应。八历代高僧。九异众感通。十名公题咏。兹篇中多阐扬佛教,以释言释。然其记汉明帝,因摩滕法兰,建伽蓝于清凉山。滕以山形若印度灵鹫山,寺则依山为名。帝复以始信佛化,仍加大孚。考唐僧慧祥古清凉传云,大孚寺元魏文帝立,与兹篇异。兹篇似有误。

猜你喜欢

  • 外科集验方

    二卷。明周文采(详见《医方选要》)撰。作者先撰《医方选要》,以内科为主,此书则以外科为主,广辑古今奇验名方而成。书前有弘治十一年(1498)兴献王序及作者自序。书中首为疮科总论,次分五发痈疽、疔疮、瘰

  • 宝晋英光集

    八卷。宋米芾(1051-1107)撰。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龙门居士等,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北宋书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因母侍宣仁后,补为浛光尉,历知雍丘县

  • 癸辛杂识前集

    一卷,后集一卷,续集二卷,别集二卷。宋周密(详见《武林旧事》)撰。全书共六卷,前有自序,称患病期间,与高人、野士恣意谈笑,将其所闻见之事,编成此书。因作于杭州癸辛街寓所,因以名书。此书内容与所作《齐东

  • 春秋文耀钩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作《春秋文耀钩》,《春秋纬文耀钩》。说孔子修《春秋》,文成,触地动天,光耀四布,钩深致远,故名《文耀钩》。书中言州域分野,上配列宿,天垂

  • 礼说

    ①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

  • 续汇刻书目

    ①十二卷,补遗一卷。清傅云龙辑。傅云龙,字懋元,浙江德清人,官兵部郎中、直隶候补道。仿效顾修《汇刻书目》,收其所未收者五百余种,其中误列类书纲目若干,亦似顾氏。有光绪二年(1876)北京善成堂刊巾箱本

  • 临汾县志

    ①九卷。明邢云路纂修。邢云路字泽宇,河北徐水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十四年(1587)任临汾县知县。时值大饥,流亡载道,锐意抚恤,有饿莩辄掩覆之。尝筑干金堰,兴水利,开永丰渠,防水患。辑县志,

  • 声谱

    二卷。清时庸劢撰。庸劢字时臣,单父(山东单县)人,生平不详。是书吴重憙序云庸劢专心音学,拟仿顾氏意,著《声学十书》。光绪十八年(1892年)先后刊成《声谱》、《声说》二种。书刻于河南,流传甚稀。其《声

  • 名山洞天福地记

    见《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详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