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淮南子校本

淮南子校本

二十一卷。清庄逵吉(1760-1813)校。逵吉字伯鸿,江苏武进入。嘉庆初年任县令等职。据庄逵吉自序载:“乾隆甲辰(1784),读《道藏》于南山之说经台,览《淮南内篇》之注,病其为后人所删改,质之钱别驾坫。别驾曰:‘道书中亦非全本,较之流俗所引者,多十之五六。’爰其箧笥,以示逵吉,逵吉因示校其同异,正其讹舛。”可见,此书全用《道藏》本,钱坫所校,逵吉补正才刊行。然而,检核全书,多与《道藏》本不合。故顾广圻谓钱坫实未见《道藏》本,故其称说,“全无一是。”王念孙则谓武进庄氏所刊藏本,“实非其旧,其藏本是而各本非者,多改从各本,其藏本与各本同误者,一概不能厘正。更有未晓文义而转引删改及妄生异说者。”逵吉本注本,不能博学深思,有些注释妄生异说,实是《淮南子》诸家注本中较劣的一种。现存的版本有:《续四库全书总目》记载的乾隆戊申刊本。

猜你喜欢

  • 苍润轩碑跋

    一卷,续跋一卷。明盛时泰撰。盛时泰,字仲文,上元(治所在今南京市)人。以诸生贡太学。善画水墨竹石。屋近西冶城,家有小轩,文征明题曰“苍润”,所以是书称《苍润轩碑跋》。书中所著录碑版,以金陵六朝诸迹为多

  • 暗然堂类纂

    六卷。明潘士藻(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婺源(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御史,南京吏部主事等。著有《暗然堂类纂》六卷,《洗心斋读易述》等。《暗然堂类纂》一书是依作者所见

  • 赤庐札记

    一卷。清代丁泰(生卒年不详)撰。丁泰字履叔,平湖(今浙江省北部)人。此书主要内容为杂论与考证经义,自《周易》到《孟子》仅有二十节,但说经部分不盲从于旧注,较为实事求是。书中还引了许多清代儒家学者的驳论

  • 三忠文选

    ① 十六卷。明胡接辉(生卒年不详)编。胡接辉字笃父,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官监察御史。此书成于崇祯十年(1637)。选录宋胡铨、周必大、文天祥之文。曰三忠者,是因铨谥忠简、必大谥文忠、天祥谥忠烈之故。

  • 考定石经大学经传解

    一卷。清邱嘉穗撰。嘉穗字实亭,上杭(今福建上杭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至善县知县。此书大旨谓《大学》“格致”一传,本来没有阙佚,不过是出现了错简而已。因此,不仅朱熹所补为误

  • 等韵一得补篇

    一卷。清劳乃宣撰。《补篇》为补《等韵一得》之《内》《外》篇者,仍按旧例,分《补内篇》、《补外篇》二部,前部订补表谱后部证成理论也。侧重校订字母韵摄。此编当与《内》《外》篇合观,始能见其全也。有光绪二十

  • 簠斋尺牍

    ① 不分卷。清陈介祺撰。陈介祺,详见《簠斋金石文字考释》条。本书以册记,书中所录各信,均为陈氏与吴大澂讨论金石的函件。信尾所署年月,起自同治元年(1863),至光绪五年(1879)。信中所考订商榷者,

  • 异苑

    十卷。南朝刘敬叔(?-约470)撰。刘敬叔,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时,初任中兵参军,义熙十三年为骠骑将军刘道怜参军,后为刘毅郎中令,因事得罪刘毅,被毅奏告,免官。宋元嘉三年为给事黄门郎,太始中去世

  • 论语集注考证

    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元金履祥著。金履祥事详见《大学疏义》条。本书是论孟章句集注之疏,因为前已有赵顺孙《四书纂疏》(《提要》中已著录),避而改题《考证》。朱熹《四书集注》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

  • 海录碎事

    二十二卷。宋叶廷珪(生卒年不详)撰。叶廷珪字嗣忠,崇安(今福建省,建安县)人,政和五年进士。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与秦桧不和,请求出任泉州。王之望《汉滨集》称赞叶廷珪的学问非常广博。这本书就是一部编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