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消夏百一诗

消夏百一诗

二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此书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名《消夏百一诗》,则承张丑鉴《古百一诗》之例。此集为咏画一类诗选集。始于沈周终于何维朴。注中采辑诸贤遗闻佚事,足以论世知人,非仅收藏家可以援据考证。题画之诗,始于杜甫之《李潮八分小篆歌》,画马、画松、画山水诸作。元虞集以奎章阁学士,鉴别书画,本其职事,故集中题咏书画为多。若专以咏画而成书,则始于叶德辉。集中自序说:“书画诚为小道,然睹汉武梁祠孝堂山石室画像,可以考上古宫室衣冠之制度,圣君、贤臣、名人、列女之事迹。睹毛诸熙风图,书无逸图,可以知农家之月令,稼穑之艰难。睹宋人《龙宿郊民图》、《清明上河图》,可以觇北宋汴京全盛之风俗,南渡以后人心之去思。至于一动一植,一鳞一介,无不可以资多识,而助博物。后世去古辽远,欲考古制,端赖前人纪载。汉唐注疏,注不能明者,疏则繁征博引以明;疏不能明者,则图表以明之。此六经图之所以足资参证,与注疏并重也。北宗之画台阁之冠,笔阵方严,有汉石刻画像遗意。昔马融、郑玄每以时制况周制,贾公彦亦以唐制况周制,则以北宗之画,而考古制,固可融会贯通,本非德辉一人阿私之言。”有观古堂刻本。

猜你喜欢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

  • 戒子通释

    八卷。宋刘清之(生卒年不详)撰。刘清之字子澄,号静春,临江人。绍兴二年进士,光宗时知袁州。是书博采经史群籍,凡有关家训的皆节录其大要,至于母训之教,也以备述。史称其甘贫力学,博极群书,故是编采摘繁富,

  • 商君书

    见《商子》。

  • 学规类编

    二十七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成于康熙末年,作者在福建设正谊学堂,倡导理学,并建书院,此书便是作者为书院诸生订立的学规,以程朱理学为宗。全书首载有清太祖训饬士子文,其次辑录了宋、元、明程

  • 会稽莫公事略

    一卷。清张穆(详见《顾亭先生年谱》③)撰。此书记莫晋(1761-1862)事迹。莫晋字锡三,号裴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历任编修、仓场侍郎、内阁学士等官。工书法。著有《

  • 读诗商

    二十七卷。清陈保真撰。保真字怀甫,龙阳(今湖南汉寿)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书博采众说,自诗序以下,《毛传》、《郑笺》、《王注》、《孔疏》、朱子《集传》诸书皆有采录,虽称赅博,但也略嫌驳杂。引成说标明出处

  • 史拾载补

    无卷数,明吴宏基撰。宏基字柏持,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史拾载补》选取《史记》八书及《儒林》、《循吏》、《游侠》、《酷吏》、《滑稽》、《日者》、《龟策》、《货殖》、《匈奴》、《西南夷》、《大宛》共

  • 夏小正经传集解

    四卷。清顾凤藻(生卒年不详)撰。顾凤藻,字梧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举人。是书以宋韩元吉所刻《大戴礼记》为主,其中有错则以傅崧卿本订正。是书体例较为谨严。书前有道光元年(1821)夏文焘序,后有自序

  • 四会县志

    十编首一编末一编,清陈志哲、唐盛松修,吴大猷纂。陈志哲,江西进贤人,进士,光绪十七年(1891)任四会县知县。唐盛松,广西郁林人,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明永乐间县令颜宾创修县志,至康熙二十

  • 素岩文稿

    二十六卷。清王喆生(约1697年前后在世)撰。王喆生,字醇叔,一字素岩。江苏昆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初师朱用纯,后游长洲彭定求之门,好读书,重行检。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授编修,后充会试同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