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法华击节

法华击节

一卷。明代释德清(1546-1623)撰。德清,俗姓蔡,自号“澄印”,别号“憨山”。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人。安徽全椒人。二十岁从南京报恩寺出家,博通内外典。个人兴趣爱好较为广泛,擅书法。“生平爱书晋唐诸帖,或雅事之”。也曾为人撰写碑记塔铭序跋题赞亦不少。喜作诗。出家后先后到过摄山栖霞寺、五台山、嵩山、洛阳、山东劳山、杭州、庐山、九江等地,卒于曹溪南华寺。德清以其博闻强记和刻苦钻研精神,为弘扬佛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使明末已荒废的禅宗祖庭曹溪,得以重放光彩,因此被称其为曹溪中兴祖师。他遍历大江南北,每到一地多讲经说法,弟子门人很多。经常随侍他的有福善、通炯等。最有名的是颛愚(观衡),为南岳一方宗师。他勤于著述,撰有《琼海探奇记》、《楞严通义》、《法华通义》、《起信论略疏》、《莲池大师塔铭》、《华严经纲要》、《观楞伽经记》、《楞伽补遗》、《法华击节》、《金刚经决疑》、《圆觉经直解》、《般若心经直说》、《性相通说》、《肇论略注》、《道德经解》、《观老庄影响说》、《庄子内篇注》、《大学中庸直解指》、《春秋左氏心法》、《梦游诗集》、《曹溪通志》、《八十八祖道影传赞》、《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等书。他在学术上,主张儒、释、道三教调和。他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梦游集》卷三十九《学要》条)。在参禅、坐禅、念佛等方面,均有他个人独到的见解。其《法华击节》一书,主要阐发了他对法华经的理解,及其就其中某些内容所作出的辩析和说明。此书对了解德清对法华经的研究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乾隆己未阳湖刘益重刊本。常见本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五十五卷)本。

猜你喜欢

  • 西行草

    一卷。明曾伟芳(生卒年不详)撰。曾伟芳,字君彦,号沧岩,惠安(今属福建省)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以事谪宾州州判,天启中赠布政使司参议。著有《西行草》等。此书为曾伟芳杂著

  • 翰墨志

    见《思陵翰墨志》。

  • 视学

    二卷。清年希尧(?-1738)撰。年希尧,字允恭,广宁(今辽宁北镇县)人。先后在云南、河北、安徽等地做官,一生从政,但对科学研究很感兴趣,每赴新任时必带上科技图书和仪器。他主要研究数学和医学,对工程图

  • 来复堂集

    二十五卷。明曾维纶(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曾维纶字惇吾,江西乐安人。生卒不详。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嘉兴府同知。著有《来复堂集》。此集二十五卷,前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黄洪宪序,称

  • 玉茗堂集

    二十九卷。明汤显祖(1550-1616)撰。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海若士,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临川(江西抚州)人。汤显祖出身于书香世家,少有才名。十四岁进学,二十

  • 文字偏旁举略

    一卷。清姚文田撰。参见《说文校议》。是书旨在正字。鉴于六理既隐,讹体日滋,学者失其本原,往往增损随俗,遂使部居易舛,声义全乖,姚氏便取容易写错的字,从其形旁和声旁两方面进行辨误。如谓:“況,寒水也。古

  • 易蓍图说

    十卷。清潘咸撰。潘咸不知何许人。所著别有《音韵源流》,其中引李渔《诗韵》,则其人一定在李渔之后。此书“周易大衍蓍”六卷,“连山易蓍”三卷,“归藏易蓍”一卷,都各自为之作序。其说认为,读《易》者应当从知

  • 诗蕴

    二卷,清庄有可(详见《毛诗说》)撰。此书卷首有有可自序,认为诗虽不是圣人所作,而为圣人所删定,也就等于是圣人所作。圣人之文义无不包,如果要得其说之义,逢源即可。此书共一百二十二条,不过是想入非非,实无

  • 绎史

    一百六十卷。清马骕撰。马骕(1621-1673),字宛斯,一字聪御,山东邹平人。他于顺治年间中进士,官至安徽灵璧知县。马骕一生博学好古,少习六艺之文,长诵百家之说,尤通《左传》。顺治年间,他搜罗了除列

  • 钦定巴勒布纪略

    二十六卷。清乾隆帝敕撰,方略馆编纂。记第一次西藏和巴勒布边境事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巴勒布(今尼泊尔)贵族都尔萨野与西藏地方势力勾结,侵占西藏聂拉木、济咙、宗喀等地,西藏告急。清廷命侍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