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永嘉丛书

永嘉丛书

十三种,一百九十九卷。清孙衣言(1814-1894)编。孙衣言字邵闻,号琴西,浙江瑞安人。官至太仆寺卿。著有《逊学斋诗文钞》。丛书所收均为永嘉先贤著述,其中宋代有:刘安上《刘给谏文集》五卷、刘安节《刘左史文集》四卷、许景衡《横塘集》二十卷、薛季宣《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三十五卷、林季仲《竹轩杂著》六卷、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附录》一卷、叶适《水心文集》二十九卷《补遗》一卷、《水心先生别集》十六卷、刘黻《蒙川先生遗稿》四卷《补遗》一卷、王致远《开禧德安守城录》一卷等十种;清代有:方成珪《集韵考正》十卷、谷诚《谷艾园文稿》四卷、孙希旦《孙太史稿》二卷等三种。其中宋人著作多抄录、收集自南北藏书家,大半久无刊本,或刊本较差,孙衣言令其子孙诒让精心校雠,订其讹误,然后刊刻印行。丛书前无总目,故书贾刊刻时有所增损,以十五种者为最多。有清同治光绪年间瑞安孙氏诒善祠塾刊本。

猜你喜欢

  • 江忠烈公行状

    一卷。清左宗棠(1812-1885)、郭松焘(详见《礼记质疑》)撰。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一生曾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民起义,平定阿古柏叛乱,创办新

  • 近取编

    二卷。明胡缵宗(见《愿学编》)撰。此书采录朱熹要语厘成二卷。其名曰“近取”,意为取诸切近日用,以救宗金溪者之弊。殆为驳王守仁之学而发。

  • 青箱杂记

    十卷。宋吴处厚(?-约1093)撰。吴处厚字伯固,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初为将作丞,历知汉阳军、安州、卫州。工诗,颇有唐人格意。《青箱杂记》所记皆当代杂事,又多有诗文评话。其

  • 中庸阐要

    一卷。清张恩霨(详见《论语论略》)撰。首有自序二首。是书与其所著《大学阐要》相表里,以为孔子著《孝经》一书,子思传衍家学,鬼神章以前,为尽人之学。诚明章以后,为合天之学。其中大孝数章,看似绝不相类,反

  • 残本新续古名家杂剧

    八卷。明陈与郊(约1589年前后在世)编。撰有杂剧《昭君出塞》、《樱桃梦》。《新续古名家杂剧》在杨守敬《丛书举要》、顾氏《汇刻书目》中,均刊载其目,分宫商角徵羽五集,每集四卷,共二十卷。王国维《曲录》

  • 大般涅槃经言义

    二卷。唐代释灌顶撰。灌顶生平事迹详见《大般涅槃经疏》辞条。《大涅槃经言义》亦称《大般涅槃经玄义》。因智弘经但疏法华,未及涅槃。灌顶依师之义而作涅槃玄义与疏。此玄义作于隋大业十年(614)依天台例开为五

  • 法华三昧忏仪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法华三昧忏仪》是智大师依法华普贤观点及诸大乘经意,依法华经普贤菩萨品而撰立此忏仪。用以劝众归佛,教人恒以法华为宗。此忏仪共有五章:第一、劝修

  • 师友谈记

    也称《济南先生师友谈记》,一卷。北宋李廌撰。李廌生平事迹详见《德隅斋画品》。平生与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晁说之、张耒等人交往甚密,因将其所谈随笔记录,以成此书,故曰《师友谈记》。所记师友皆为当时

  • 考工记考辨

    八卷。清王宗涑撰。宗涑字倬甫,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博览群籍,深通小学,著有《声系图说》、《周五礼考辨》、《说文笺疏》等书。王氏自跋称:“乘车之图,多刻于碑石,初未有说。其图而兼说者,惟宋聂氏(崇义

  • 河汾诸老诗集

    八卷。元房祺编。据高昂霄跋,称房祺为大同路儒学教授,而房祺在后序中自称“横汾隐者”。是否是罢官后乃编此集,也未可知。所收有麻革、张字、陈赓、陈扬、房皞、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谦八人之诗,人各一卷。此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