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属辞比事记

春秋属辞比事记

四卷。清毛奇龄(详见《仲氏易》)撰。毛氏认为“属辞”是“史文之散漶者宜合属也”,“比事”是“史官所载之事畔乱参错而当为之比以类也”。既反对汉儒所谓“属合辞令,比次战伐”之说,亦不赞成后儒所谓“辞有褒讥,事有功罪,皆于书法乎例之,书人书爵书名书日并有义例”之说。此书仿宋沈梁《春秋比事》、元赵汸《春秋属辞》之体,分门隶类,条理明晰、考据精核。毛氏长于礼学,认为“鲁史记事全以周礼为表志,而策书则传谓之礼经。凡其事其文一唯乎礼,而从而比之属之”。故其书“以礼为志,而其事其文,以次比属,而其义即行乎礼与事与文之中,谓之四例,亦谓之二十二志,而总名之《春秋属辞比事》”。此书为毛奇龄门人所编,原为十卷,朱彝尊《经义考》载六卷,且云“未见”。原书二十二门,今本只有七门,且侵伐一门尚未及半,盖非完书。现存《西河合集》本、阮刻《经解》本、《龙威秘书》本。

猜你喜欢

  • 明通纪述遗

    十二卷。明卜世昌,屠衡校订。卜、屠皆秀水人。事迹不详。该书仿《新唐书》,各署姓名例。其书补陈建明《通纪》之遗。起元至正十一年(1351),终于明隆庆六年(1572)。编年记载,多拾稗史之言,冗杂特甚。

  • 左氏博议

    二十五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此书又名《东莱左氏博议》或《东莱博议》。据吕氏《自序》,此书是其居东阳之武川时,与从学者议论《左传》之语及课试之文,“予思有以佐其笔端,乃取《左氏》书理乱得失之

  • 毛诗重言下篇补录

    一卷。清徐永孝撰。徐永孝字仁甫,事迹无从考证。他发现王筠所撰写的《毛诗重言》一书对于学诗的人有较大的帮助,只是下篇中的遗漏较多,而且不少句子也没有举例加以说明。于是,他撰写了《毛诗重言下篇补录》一书,

  • 读列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见《续老子札记》)撰。此书是陶鸿庆《读诸子札记》第三种。书中摘《列子》字、句而训、改,其中偶有错训误改之处。他对《周穆王》“四海之齐,谓中央之国”句,训齐为中,如按所训,则成“四海之中

  • 通书问

    一卷。元何中(见《通鉴纲目测海》)撰。朱熹曾谓周敦颐《通书》乃发明《太极图说》之义,故注《通书》者皆比附于太极阴阳五行。何中认为,二书各自为义,不必字字牵合。故作此书以辨之。前有自序,谓“自天地以来,

  •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院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别本东田集

    十五卷。明马中锡(1446-1512)撰。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故城(今河北故城县)人。生平详见《东田漫稿》(辞目)。此集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中锡乡人贾棠所刊刻,凡收入文五卷,诗十卷。文中有

  • 敏学轩述记

    十六卷。清陈世箴(生卒年不详)辑。世箴字筱林,丹徒(今属江办省)人。是编乃世箴嗜读古书,采诸家文辞,体仿《文选文苑总集》,汇编成辑。内容多记忠臣孝子,遗文轶事,人心风俗之事,意在垂世立教。其记忠孝节烈

  • 浙东纪略

    一卷。明末清初人徐芳烈撰。徐芳烈,字涵之,浙江萧山人,选贡出身,鲁王时曾官中书舍人,生卒年月及事迹未详。《浙东纪略》记乙酉年(1645年)清兵破金陵,弘光出走,浙东抗清一年间情事。是时清尚未能统一江南

  • 汉魏诗乘

    二十卷。明梅鼎祚(生平见《宛雅》条)编。其所辑汉、魏、六朝之诗,又名《八代诗乘》。其中,六朝诗多所删削,而汉、魏诗则全载。此书作于冯惟讷《诗纪》之后,其意欲补其轶阙。但真伪杂陈,实为缺欠。《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