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故城县志

故城县志

①五卷。明周世选、夏维藩纂修。李元忠增修,沈元昌等增纂。吴能进,四川内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任故城知县。周世选,字文贤,号卫阳,邑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夏维藩,字汝介,邑人,曾任运城县同知。李元忠,山东沾化县人,万历四十二(1614)任故城县知县。沈元昌,字学博,邑人。吴能进于万历十六年(1588)任故城县知县后,聘夏维藩纂修县志。夏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成稿后又请周世选审定,而于二十二年成书。万历四十二年李元忠任故城知县后,又聘沈元昌等纂辑县志,沈则取万历二十二年旧志续之,于同年成书。卷一为沿革(附有四境图、县治图)、山川、古迹、土产、贡赋、户口、马政、集镇、公宇、庙宇。卷二为秩官、祠宇、亭轩。卷三为人物、登用、坟墓、杂志。卷四至卷五为文翰。其沿革门记述起自隋代,文简而事备。其城池类中,附成化四年太常卿兼翰林侍读学士吴节所撰之故城新筑城池碑文一篇,其记县治沿革与修建之始末,颇为完备。贡赋门记地亩之统计,自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以至万历,各朝田亩征额分别记述,十分完备。其所述故城田亩从正统至正德间,不过五六百顷,而万历间骤增至五千余顷,变化如此之大,皆因采用一条鞭制重新丈量田亩,而逃户减少之故。其集镇门记郑家口镇始末,谓其临河,居民繁盛,商贾汇集。郑家口为邑中大镇,则此镇之繁荣,已历数百年而不衰。②六卷。清吴友闻修,柴应辰纂,宋尔祁增修。吴友闻,字明生,陕西会宁人,贡生,曾任故城县知县。柴应辰,字君拱,顺治举人,顺天永清(河北永清县)人,曾任故城县教谕。宋尔祁,字京仲,浙江钱塘人,曾任故城县知县。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目录依次为星野、沿革、疆域、山川、古迹、建置、街巷、里镇、集期、赋役、坛庙、寺观、坊表、职官、人物、风俗、物产、文翰。其赋役门增康熙十六年所查出隐首地若干顷,顺治间优免人丁若干人,及顺治至康熙间人丁之数目若干。其起运存留诸制,则悉载清制,于明代事未录。职官门知县增明乔大可等十一人,清李元祯等十四人。此志内容较为简略。③六卷,清蔡维义修,秦永清等纂。蔡维义,镶白旗人,曾两次任故城县知县。秦永清,无锡人,曾任故城县丞。雍正五年(1727)刻本,除赋役一门采雍正间新制外,余皆录康熙年间吴友闻志原文,而更增以康熙十九年(1680)以后事。建置门增康熙六十年(1721)所修县承署、忠义节孝祠、公馆、书院义学诸条,更补蔡维义所修之邑署、邑东门、仓廒与西监。职官门知县增康熙十八年以后白方鸿等十人,教谕增马方仲等五人,学正增陈士奇等四人,县承增商德曾等四人,典史增李文祥等六人。人物门贤达类增刘清涟等四传,寓贤增时敏一传。选举类进士、举人增苏腾蛟等十六人。余如武科等,凡康熙十九年以后者悉补入。文翰门增蔡维义撰东门义学碑记一篇,及贾棠、贾际熙、贾朴、秦永清诸人之序记文数篇。除增补诸条外,于旧志谬误之处无所更正。

猜你喜欢

  • 峡云阁存草

    七卷。《后存草》七卷。明魏浚(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魏浚著有《易义古象通》,已著录。其诗本四十卷,

  • 辨字通考

    四卷。清王在镐(生卒年不详)撰。在镐字西周,太原(今属山西)人。是编为纠正当时楷书的书写混乱而作。自汉唐以来,帖写迭兴,后人袭之,字学因之以讹;又乡村塾师以及农工商贾,非求简便,即求新奇,参差其画数,

  • 读诗传讹

    三十卷。清韩怡(详见《读诗辨字略》)撰。是书笃守序说,经文字体皆以《说文》为准,毛传郑笺皆不甚采取。训释先尽《尔雅·释言》,有《尔雅》所未备者,始以他说参之。所憾者,考证多遗漏,且以传讹名篇,有疑三百

  • 寒山蔓草

    十卷。明赵宦光编。赵宦光,字凡夫,江苏吴县人。生卒不详。著有《说文长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宦光饶于财,卜筑城西寒山之麓。淘汰泥沙,俾山骨毕露,高下泉流。凡游于吴者无不造庐谈宴,广为乐方。”赵宦

  • 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五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吴澜、李福沂修,汪堃、朱成熙纂。昆山为县,始于梁代,自元代方升昆山为郡。清雍正三年(1725),分昆山之地置新阳县,于是有乾隆十六年(1751)张予介等修《昆山新阳合志》

  • 玉泉子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为唐代笔记小说。《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小说类有《玉泉笔论》五卷,不著撰人;《直斋书录解题》小说家有《玉泉笔端》三卷又别一卷;《文献通考》入小说家类,题《五泉笔端》三卷

  • 肆献裸馈食礼

    三卷。清任启运撰。作者详见“宫室考”条。是编以《仪礼》中特性、少牢、馈食皆七礼为据,又采其他传记中王礼之说加以推演。不得于经,则求诸注疏以补之,共五篇。一曰祭统,二曰去蠲,三曰朝践,四曰正祭,五曰绎祭

  • 重修毗陵志

    ①三十卷。宋史能之纂。史能之,字子善,江苏四明人。进士,宋淳飏尉武进,咸淳二年(1175)知常州府。毗陵,古郡名,晋太康二年(281)建置,治所在丹徒(今镇江市东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镇江、无

  • 石台孝经

    四卷(石刻本)。唐天宝四年,唐玄宗御制序和注,并亲自书写。经文用八分书书写,注文用小隶书写,共四石,今在西安。前第二行题曰:“御制序并注及书”,其下小字,曰“皇太子臣亨奉敕题额。”其额曰“大唐开元天宝

  • 四书因问

    六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字仲木,号泾野,人称泾野先生,明代理学家,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第一。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等职。其学以穷理实践为主,集关学之大成。著有《四书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