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性理大全书

性理大全书

七十卷。又名《性理大全》。明胡广(1370-1418)等奉敕编辑。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进士,授修撰,赐名靖。因迎朱棣兵入南京,复名广。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甚得明成祖的宠信。永乐九年(1411),参加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十二年(1414),奉敕与杨荣、金幼孜等编《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另著有《胡文穆集》。此书完成于永乐十三年(1415),颁于两京,六部、国子监及府县学。此书为宋代理学著作和理学家言论的汇编。书前有明成祖朱棣撰的《序》,续列宋代理学家自周敦颐至黄溍共一百一十八人。前二十五卷收录宋儒重要著作九种。卷一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卷二、卷三为周敦颐的《通书》,卷四为张载的《西铭》,卷五、卷六为张载的《正蒙》,卷七至卷十三为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卷十四至卷十七为朱熹的《易学启蒙》,卷十八至卷二十一为朱熹的《家礼》,卷二十二、卷二十三为蔡元定的《律吕新书》,卷二十四、卷二十五为蔡忱的《洪范皇极内篇》。自第二十六卷以后,分为十三个专题汇集诸家之言,专题下又分一百三十多个小类。卷二十六、卷二十七为《理气》,分“总论”、“太极”、“天地”、“天度”(“日月”、“星辰”、“雷电”、“风雨雪雹霜露”)、“阴阳”、“五行”、“时令”、“地理”等八类。卷二十八为《鬼神》,分“总论”、“论在人鬼神兼精神魂魄”、“论祭祀祖考神祇”、“论祭祀神祇”、“论生死”等五类。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七为《性理》,分“性命”、“性”、“人物之性”、“气质之性”、“心”、“心性情”、“道”、“理”、“德”、“仁”、“仁义”、“仁义礼智”、“仁义理智信”、“诚”、“忠信”、“忠恕”、“恭敬”等十七类。卷三十八为《道统》、《圣贤》,分“总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孔孟门人”等七类。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二为《诸儒》,分“周子”、“二程子”、“邵子”、“程子门人”、“罗从彦”、“李侗”、“胡安国”、“朱子”、“张栻”、“吕祖谦”、“陆九渊”、“朱子门人”、“真德秀”、“魏华父”、“许衡”、“吴澄”等十七类。卷四十三至卷五十六为《学》,分为“小学”、“总论为学之方”、“存养”、“省察”、“知行”、“致知”、“力行”、“教人”、“人伦”、“读书法”、“史学”、“字学”、“科举之学”、“论诗”、“论文”等十五类。卷五十七、卷五十八为《诸子》,分为“老子”、“列子”、“庄子”、“墨子”、“管子”、“孙子”、“孔丛子”、“申韩”、“荀子”、“董子”、“杨子”、“文中子”、“韩子”、“欧阳子”、“苏子”等十五类。卷五十九至卷六十四为《历代》,分为“唐虞三代”、“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晋”、“唐”、“五代”、“宋”等十类。卷六十五为《君道》,分为“君德”、“圣学”、“储嗣”、“君臣”、“臣道”等五类。卷六十六至卷六十九为《治道》,分为“总论”、“礼乐”、“宗庙”、“宗法”、“谥法”、“封建”、“学校”、“用人”、“人才”、“求贤”、“论官”、“谏诤”、“法令”、“赏罚”、“王伯”、“田赋”、“节俭”、“账恤”、“祯异”、“论兵”、“论刑”、“夷狄”等二十三类。卷七十为《诗》、《文》,分为“古诗”、“律诗”、“绝句”、“赞”、“箴”、“铭”、“赋”等七类。前二十五卷照录原书。后四十五卷按门类逐条采录,只注姓氏,不注书名。此书将宋儒理学名著和重要论述辑于一书,堪称“大全”,所设门类较详。唯成书太速,不免庞杂冗蔓。清康熙时命儒臣李光地等人,删支存要,整理成《性理精义》二十卷,为此书的节本。应撝谦的改编本,名为《性理大中》,共二十八卷,对此书更其篇籍,删其繁文,补其阙略。《四库全书总目》称自周敦颐《太极图说》至蔡沈《洪范皇极内篇》共二十六卷,文渊阁《四库全书》实至二十五卷。《四库全书总目》有误,而后各家多沿其误。有明殿刊本,明景泰六年(1455)书林魏氏仁实堂刊本,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吴勉学刊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内府重修明版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提正篇

    六卷。意大利贾宜睦(?-1667)撰。贾宜睦字九章,耶稣会士,崇祯十年(1637)到杭州传教,最后死于常熟。《提正篇》共六卷,卷一撰述主德,卷二撰述主赎,卷三撰述主报,卷四撰述主惠,卷五撰述主重,卷六

  • 水浒记传奇

    二卷。明许自昌(1578-1623)撰。其生平详见《灵犀珮传奇》(辞目)。此记撰于明万历庚戌以后,故明吕天成《曲品》不及著录,清高奕《传奇品》,黄文旸《曲海目》等均题为自昌撰。此记两卷,三十二出,演梁

  • 政要论

    见《世要论》。

  • 读异书

    四种,五卷。不著编辑者姓名。所收四种为《随园琐记》一卷、《惊喜集》一卷、《香钦楼宾谈》一卷、《妒律》一卷附《闺律》一卷。《随园琐记》为清袁祖志所辑,记随园遗事。《惊喜集》、《香钦楼宾谈》则为杂记异闻及

  • 后村诗话前集

    二卷。《后集》二卷。《续集》四卷。《新集》六卷。宋刘克庄(1187-1269)(详见《后村集》)撰。是书为刘克庄晚年所著。其中,只有前集单本刊行,其余均编入其文集之中。据后卷自跋称,前后二集,为六十至

  • 礼部志稿

    一百一十卷。明泰昌元年(1620)官修。卷首列名乃礼部尚书林尧俞等纂辑。《明史·艺文志》有俞汝楫《礼仪志》一百卷。据松江府知府揭荐生员俞汝楫纂修《礼部志书》公移,并礼部准聘赴局批文,则此书当出俞汝楫之

  • 济生方

    八卷。宋严用和(约1199-1267)撰。严用和,字子礼,南康(今属江西省九江市)人,十二岁从当时名医刘开学医,十七岁独立行医。作者经三十余年实践,博采前人良方及民间验方,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于宝祐癸丑

  • 会语续录

    二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是罗汝芳于万历十四年(1586)游南京时讲学之语,其门人杨起元加以评语,国子监祭酒赵志皋为之刊刻。罗汝芳曾著有《会语》,所以此编题为《会语续录》,书首有自题

  • 诗经新义

    二十卷(已佚)。王安石(1021- 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进士,仁宗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

  • 春秋书法比义

    十二卷。清刘曾璇撰。曾璇字荫渠,盐山(今河北盐山)人,官定州学正、泰安县知县。作者认为,读《春秋》之法,应发明书法,比事见义,兼采《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胡安国《春秋传》诸家之说,以及清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