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忆江南馆词

忆江南馆词

一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年十七为县学生员,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任职仅两月即辞去。又拣选知县到班,不就,之后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光绪七年(1881)以“耆年硕德”,被授予五品卿衔。以儿时入曾家之东塾上学,后常以“东塾”名其著作,人亦称东塾先生。曾从张维屏学诗,从侯康问经,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乐律音韵和算术均有所钻研,号称博学。青年时期喜填词写诗,后以经学家著称。治学主张沟通汉学与宋学,不立门户。社会思想主张返朴归真,比较保守。部分诗通俗古朴,有如歌谣,内容也较有社会意义。著有《忆江南馆词》、《陈东塾先生遗诗》、《东塾集》、《东塾类稿》、《琴律谱》、《考正德清胡氏禹贡图》等。本书初名《镫前细雨词》。后并合新旧诸作,题曰《忆江南馆词》。晚年复手自删定,仅二十五首。卒后,其门人汪兆镛得其手稿,复采获四首,附录为集外词,共二十九首。又参证粤东词抄所选,及传写异同字句,为校字记一篇而刊行。卷首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者《自序》、民国元年(1912)陈宗颖《序》。正文有陈澧早年在广州参加越台词社之作,道光二十一年(1841)赴京应试报罢感怀之作。澧词虽多少年之作,而清新婉雅,持律亦不苟。澧明于声律,尝撰《声律通考》,颇有驳正《燕乐考原》之处。然此本有〔凤凰台上忆吹箫〕一阕。自注云:“万红友词律,载此调李易安词,休休者回去也。谓第二休字用韵,非也。易安此词,已有欲说还休句,不当重休字。余此阕以易安填,而山字不用韵,以正万氏之误。”澧说殊为不合。乐府雅词休休作明朝,疑亦避复而改,不可据之。万氏谓休字入韵,其说甚是。有民国三年(1914)番禺微尚斋刻本。

猜你喜欢

  • 中隐堂诗

    八卷。清方炳奎撰。方炳奎字月樵,皖江(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方炳奎少孤失学,偶弄翰墨,能诗文,存以见志。著有《中隐堂杂著》。《中隐堂诗》凡八卷,诗四百七十五首。卷一《钝吟草》古近体七十二首;

  • 声类表

    九卷。清戴震撰。戴氏把古韵分为九类二十部,而为之表。“每类中各详其开口合口、内转外转、重声轻声,呼等之绵琐,今音古音之转移,纲领既张,纤悉毕举,彼此相配,四声一贯,所以补前人所未为而厘之就绪者也。按东

  • 补疑年录

    四卷。清钱椒(生卒年不详)撰。椒字颂春,浙江平湖人。该书补钱大昕《疑年录》,共得四百余人。考据精严,不在钱氏之下。现有抄本。

  • 刘古直集

    十六卷。明刘珝(1426-1490)撰。刘珝,字叔温,号古直,寿光(今山东寿光县)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成化十年(1474)屡进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兼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

  • 榕城纪闻

    一卷。原题海外散人随笔。榕城,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此书杂记榕城一郡琐事,起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止于清康熙元年(1662)。兼及明清之际遗闻,于加派迁界等事。所述尤详,虽卷帙不多,也可资史乘。

  • 石经阁金石跋文

    一卷。清冯登府撰。冯登府(?-1840),字云伯,又字柳东,浙江嘉兴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书中收录金石跋文,共四十七篇。书末附天一阁事六则。其篇幅比钱大昕《潜研堂金石题跋

  • 如谏果室丛刊

    三种,三卷。清王延钊(详见《春秋列女图考》撰。丛刊收《春秋列女图考》一卷、《补汉书元后本纪》一卷、《晋八王易知略》一卷,均为史学著作。王延钊以陈厚耀《春秋世族图考》记男不记女,而《春秋》寓褒贬于女者甚

  • 曾子全书

    三卷。明曾承业(生卒年不详)撰。承业为曾子六十二代孙,序称博士,可能为袭职之宗子。其他生平事迹不详。宋汪晫曾辑《曾子》一卷,分十二篇,割裂补缀,已非唐以来之旧本。是书又分《主言》一篇为卷一,以《修身》

  • 漳浦黄先生年谱

    二卷。清陈寿祺辑。此谱以庄起俦谱为主,而采洪思,郑亦邹所编黄道周年谱补校。三谱异同,亦附注于每条之下。此谱有道光八年(1828年)刊《黄忠端公全集》本。

  • 增修万县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玉鲸、张琴修,范泰衡纂。王玉鲸,曾任万县知县。张琴,曾任万县知县。范泰衡字宗山,隆昌人,举人。万县志创修于乾隆初县令刘乃大,道光间丁凤泉、咸丰间冯卓怀先后增修,然均讫未成书。自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