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归朴龛丛稿

归朴龛丛稿

十二卷。清彭蕴章(1792-1862)撰。彭蕴章,字咏义,一字琮达,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历任工部侍郎等职。咸丰元年(1851),任军机大臣上行走。四年,升工部尚书。曾协同军机大臣祁隽藻与桂良、花沙纳、肃顺等采取增收厘金、发行官钞、改铸铜钱、扩大捐资及漕米海运等办法,以解决财政困难和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咸丰十年,因推荐的何桂清兵败治罪,他受牵涉而失去军机大臣上行走之官职。次年复起用,署兵部尚书,后乞归。卒谥文敬。著有《读书记》、《松风阁诗钞》、《涧东间》等。本书卷一为赋,共辑十六首;卷二为颂、赞、箴、铭,共辑四十一篇;卷三为论辨,辑八篇;卷四为解、说、策,辑十篇;卷五为碑记,辑二十二篇;卷六为序,辑二十八篇;卷七为札记、杂文,辑七篇;卷八为墓志、墓表、哀词、诔,辑十四篇;卷九为行述状、传、祭文、寿文,辑十八篇;卷十为杂著、书后,辑二十九篇;卷十一为评、跋,辑四十五篇;卷十二为奏、启、札、告示、条约,辑十七篇。此书前有道光二十八年夏福州林春溥为其作序,后有同年六月作者表侄江堤为其书作跋。跋曰:“先生幼功词赋,熟于汉唐名作,故其文奇偶相生,华实并茂,用以发抒心得不绘镂,绩以为工也。其治经不改训诂,而得其说论易自九师以下,原原本本旁见侧出。……先生每有所作,下笔千言若书,有触而发,逢原之下,自协规矩。”此丛稿今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此版本又名《彭文敬公全集》)行世。

猜你喜欢

  • 唐诗所

    四十七卷。明臧懋循(?-1621)编。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国子监博士。著有《负苞堂集》。此集共十四门。即古乐府、乐府系、三言四言古诗、风体骚体古诗、五言律诗

  • 乾坤清气集

    十四卷。明偶桓(生卒年均不详)编。偶桓字武孟,号海翁,自号瞎牛。太仓(今属江苏太仓)人,洪武中官荆门州吏目。著有《乾坤清气集》。是集凡十四卷。收录了元一代之诗,分体编次。其中如汪元量、瀛国公,元好问等

  • 摄山佛教石刻小记

    一卷。清代郑鹤声(生卒年不详)撰。《摄山佛教石刻小记》一书,是郑鹤声、向达二人合撰而成。摄山今称栖霞山,位于南京之东六十里,为六朝时三论宗之重镇。齐永明二年(484)仲璋与沙门法度受命在摄山造石佛象,

  • 读易杂说

    一卷。清陈世熔撰。陈世熔字大冶,又字雪楼。安徽怀宁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甘肃知县。此书杂说三连、六断、仰盂、覆碗、中虚、中满、上缺、下断。如第一讲奇偶象形,说奇为一,象天为乾。偶为一一,象

  • 里堂家训

    二卷,清焦循(1763-1802)撰。循字里堂,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人。他自幼博闻强记,识力精卓,每读一书,必穷究其源。平生著述宏富,曾有《雕菰楼文集》二十四卷。另有《易章句》,已著录。《里堂家训》

  • 说文系传考异

    四卷。清汪宪(1721一1771)撰。汪宪字千陂,号鱼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进士,候选主事,未就铨而卒。喜欢访书藏书,曾发现南唐徐锴《说文系传》的影宋钞本,因其中鲁鱼亥豕的情形太多,以至不可句

  • 王公处分则例

    四卷。不著编辑人名氏,也无著成年月。根据书的内容,可以断定为道光时所修。其卷一为公式,卷二为选举、考劾、限期、封荫、文移、营私、仓库、俸饷、户口、恤赏承催解支、灾赈、本章,卷三为祀典、仪式、印信、考试

  • 太史史例

    一百卷,明张之象撰。张之象字元超,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人,嘉靖中期任浙江按察司知事,著有《楚范》、《楚骚绮语》、《彤管新编》、《唐雅》、《唐诗类苑》、《古诗类苑》。《明史·文苑传》中《文征明传》

  • 华阳国志校勘记

    不分卷。清顾观光撰。(作者籍贯见前《吴越春秋校勘记》条。)《华阳国志》为晋人常璩所撰,始于远古,终于东晋咸康五年(339)。该书在流传之中多有佚失,南宋李予以补缀窜易,但所刻版本今世亦不传,仅存影写本

  • 四书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以《四书》来解释《尚书》,其间也多有贴切可取之处。比如《四书·大学》首章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与《尚书》开首“克明峻德”一节的意义相吻合。再如以“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