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庭帏杂录

庭帏杂录

二卷。明袁衷(生卒年不详)撰。袁衷字秉忠,东莞(属广东省)人。正统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悟州府知府,改平乐府、永州府,所至公正廉明,百姓蒙其惠。袁衷尤长于诗文。著有《庭帏杂录》、《竹庭稿》等。此书是袁衷等辑录其父母之训,由钱晓校订而成。书末钱晓跋中说:“《庭帏杂录》者,吾内兄袁衷等录父参坡公并母李氏之言也。参坡初娶王氏,生子二,曰衷、曰襄。衷五岁,襄四岁,王氏殁。继娶李氏,生子三,曰裳、曰表、曰衮。衮十岁,参坡公亡,又二十七年李氏弃世。故衷、襄所录父言居多,而衮幼不及事父,独佩母言自淑耳。”此书颇类似家训,也多记其父母之善行。如:“比邻沈氏世仇予家,吾母初来,吾弟兄尚幼。吾家有桃一株,生出墙外,沈辄锯之。予兄弟见之,奔告吾母,母曰‘是宜然。吾家之桃,岂可僭彼家之地。’沈亦有枣生过予墙,枣初生,母呼吾弟兄戒曰:‘邻家之枣,慎勿扑取一枚。’并诫诸仆为守护。及枣熟,请沈女使至家面摘之,以盒送还。吾家有羊走入彼园,彼即扑死。明日,彼有羊窜过墙来,群仆大喜,亦欲扑之以偿昨憾。母曰:‘不可’。命送还之。沈某病,吾父往诊之,贻之药。父出,母复遣人告群邻曰:‘疾病相恤,邻里之义。沈负病,家贫,各出银五分以助之。得银一两三钱五分,独助米一石。由是沈遂忘仇感义,至今两家姻戚往还。”等等。此书有《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本等。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学海类编》本补印《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

猜你喜欢

  • 锲不舍斋文集

    四卷。附《诗》一卷。清李祖望(1814-1881)撰。李祖望字宾嵎,江苏江都人。贡生。从梅植之学《楚辞》、《文选》。博通经史,湛精六书。著有《说文统系表》、《古韵旁证》、《唐石经笺异》、《小学钩沉篇目

  • 诗准

    三卷。《附录》一卷。《诗翼》四卷。旧本题宋何无适、倪希程同撰。何、倪二人生卒籍里均不详。是集主要收载历代名家诗歌。正集有古谣歌词一卷,汉魏晋宋诗二卷,又附录一卷。以江淹一首为终,取名《诗准》。又收唐杜

  • 诗音

    十五卷。清高澍然(生卒年不详)撰。澍然字雨农,福建光泽(今福建光泽)人。嘉庆七年(1802)举人,官至内阁中书。好古文辞。著有《春秋释经》十二卷、《论语私记》二卷、《诗音》十五卷。是书分平上去十卷、入

  • 三国纪年

    一卷。宋陈亮(1143-1194)撰。陈亮字同甫,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学者称龙川先生。自幼超颖,才气纵横,喜谈兵事。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第一,官至建康军节度判官,未赴即卒。隆兴初

  • 定远县志

    六卷,清姜由范修,王镛纂。姜由范,曾任定远县知县。王镛,孝廉。定远于雍正八年(1730)复县。旧志无存。乾隆年间欲修县志,然未成。嘉庆十六年(1811)复事纂修。其后道光及同治年间曾先后两修。兹编则为

  • 王谢世家

    三十卷。明韩昌箕撰。昌箕字仲弓,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仕履不详。该书成于天启二年(1622)。专门记载南朝时王氏、谢氏两大家族人物。各为之作传。书前冠以《谱系图》和《同名考》。其中王氏家族分四派

  • 百官箴

    六卷。宋许月卿撰。许月卿,字太空,后更字宋士。婺源(今属江西)人。以军功补校尉,后换文资应举,理宗时进士及第,官至浙西运干。贾似道当国,辞官归里,闭门著书,自号泉田子。宋亡不仕,遁迹山林。此书分曹列职

  • 瘗鹤铭辨

    一卷。清张弨撰。张弨,详见《昭陵六骏赞辨》条。康熙六年(1667),张弨曾至镇江焦山下,仰卧以手拓石,共得六十九字。较诸本独多,比宋黄长睿、董招所载,多得八字。其考辨亦较顾元庆所书为详。传本入“四库存

  • 尚书离句

    六卷。清钱在培撰。钱在培字苍益,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首有雍正丁未(1727年)汪惟宪、程川二人的序文,又有“凡例”四则。卷一是《虞书》,卷二《夏书》,卷三《商书》,卷

  • 楚辞评注

    十卷。清王萌(生卒年事迹不详)撰。王萌,字逊直,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诸生。《楚辞评注》卷首有王萌自序,目录,并附《后记》。《后记》说到各篇作者和此书弃取篇目标准等问题。此书由王萌评注,其侄王远(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