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希古堂文甲集

希古堂文甲集

二卷。《乙集》六卷。清谭宗浚(1846-1888)撰。谭宗浚字叔裕,广东南海人,谭莹之子。同治年间进士,授编修,官至云南监法道。宗浚好游历,所到之处必探名胜,曾与陈铭圭游罗浮,相互酬唱,颇见情趣。宗浚为文,由绚烂到平淡,作诗先醇而后肆,不名一体。著有《辽史纪事本末》、《希古堂诗》总集外集、《荔村草堂诗抄》等。该集甲集多论辩序跋志状之文,首篇《拟续修儒林文苑传条例》,详审精密,宗旨纯正。其它如《江南乡试录后序》、《希古堂书目自序》、《菊坡精舍书藏铭》等均曲折有致。乙集多骈体文,如《述画赋》、《及蜀秀集序》、《国朝骈体正宗二编序》皆不同凡响。《祭座主沈相国桂芬文》既抒发失去知己的悲凉,又触及社会现实,可做史料参考。篇末《止庵上梁》文,为宗浚述自己身世之作,廖廷相作序认为:宗浚为文由绚烂渐归平淡,骈文及古近体赋,尤值得后人学习。此书有光绪庚寅(1891年)粤东刊本。

猜你喜欢

  • 荆南墨农全集

    清徐喈凤(约1673前后在世)撰。徐喈凤,字鸣歧,号竹逸,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任永昌府推官,归田后,自号荆南墨农。著有《荆南墨农集》。是集编首为《滇游诗集》,

  • 王氏书苑

    十卷。明王世贞编(生平见《弇山堂别集》)。王世贞整理古书家言多至八十余卷。其抚郧阳时,曾选择其中十数种刻版,版藏于襄阳郡书斋中,因遇洪水而漂失。于是王世贞又以刻本五种给其弟王元贞,翻刻于金陵,题曰《王

  • 刘聘君全集

    十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号旋宇,(江西省安福县)人。刘元卿于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会试时极陈时弊,主考者不敢录取。后,元卿遂绝意于科名。经人累荐,后召为国子博士

  • 屈子正音

    三卷。清方绩(生卒年不详)撰。方绩,字展仰,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此书道光本题“邓廷桢、方东树订补”(方东树,绩子)。卷首为邓廷桢序,次为自序,下为全书目录。全书三卷,上卷《离骚》、《九歌》,中卷《天

  • 自靖录考略

    八卷,外编一卷。明高承埏撰。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嘉兴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该书备载崇祯十七年(1644)至顺治五年(1648)间殉难臣民,各为之传,并详其籍贯官爵,年月

  • 倪石陵书

    一卷。宋倪朴(约1173年前后在世)撰。倪朴,字文卿,号石陵,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因居于石陵村,所以号为石陵。曾应进士举。绍兴末(1162),金人将南侵,朴拟上万言书,但无回音。郑伯熊

  • 东皋文集

    十三卷。附录一卷。明陆渊之撰。陆渊之,字克深,号东皋,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改庶吉士,擢礼部主事,进员外郎。弘治四年(1491)迁河南右布政使。著有《东皋文集

  • 随自意三昧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随自意三昧》一书共有六品,即行、住、坐、卧、食、语品。各品一一具足六婆罗蜜,是为规范出家僧众日常行为的书。在初行威仪中,分辨六波罗蜜意。在住威

  • 南乐县志

    ①十五卷,清王培宗修,邱性善、魏纂。王培宗,字德厚,山东诸城县人,康熙进士,四十六年(1707)任知县。邱性善,字近思,山东诸城县人,举人。魏,字陟庵,邑人,进士,候选知县。康熙五十年(1711),王

  • 宁寿鉴古

    十六卷 清乾隆间官撰。此编为清代乾隆间编成,据宁寿宫写本影印。卷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天子古稀”“宁寿官宝”等朱文印。全书凡十六卷,著录之器,以汉唐以前为断。卷一、二为鼎,收器八十二件,卷三、四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