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辨斋说义

小辨斋说义

一卷。明顾允成(1554——1607)撰。允成字季时,别号泾凡,江苏无锡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官南康府、保定府府学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罢官后与其兄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平生深恶乡愿道学,认为这种人占尽世间便宜,害人不浅;对风靡当时不切实际的讲学之风,予以尖锐抨击,提倡扎扎实实做学问。著有《小辨斋偶存》、《小辨斋说义》。《小辨斋说义》一书共计说《易》一篇,说《论语》四篇,大都是借经义针贬时事,激励同仁,感情真挚,言辞激烈。如解说《易》,作者认为,《否》卦初六爻,尚是君子的世界,所以可说是吉;六二爻是君子小人相持的世界,所以可说是吉否参半;六三爻则纯粹是小人的世界,所以是羞,小人不得志,于小人于君子都是好事;小人得志,是君子的不幸,也是小人的耻辱。又说,从小人看君子,见他贫贱也不辞,夷狄也不辞,患难也不辞,在下位也不辞,却似做个难题目;自家只图富贵,只图身居上位,似做个容易题目。不知道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外部条件,而只在人的内心,以我处富贵贫贱夷狄患难,则易;要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来处我,则难。君子居易以俟命,好比是难题目,容易做。这就是认得自己与不认得自己的区别。这些议论都是针对世事,有感而发。解说《论语·管仲成仁》的要义时,作者说,子贡以管仲为“非仁”,孔子也以管仲为“非仁”,虽然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世人尽知,但是毕竟当初欠了一死,还比不上召忽自刎而死,不失却本色,留下三纲五常与当时后世作模样。作者认为,“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一句,形容志士仁人杀身成仁心事如画。作者进一步解释说,当下存心,当机立断,才是真正的死节者;如果事先让人知道,死节一定不成。这层意义的确是这一问题的妙解,即使孔子当初立言未存此心,也不可不作如此看,这样才正可看出古圣先贤的言语,于世道人心的确是大有裨益。顾允成曾说“六经义理亲切,句句是开发我道心,句句是唤醒我人心。处学问不从此入,断非真学问;经济不从此出,断非真经济”,此书阐述经学义理,是此言之实证。有明万历刊本。

猜你喜欢

  • 大金国志

    四十卷。旧本题南宋宇文懋昭撰。内纪二十六卷,开国功臣传一卷,文学翰苑传二卷,杂录三卷,杂载制度七卷,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一卷。前有进书表,末署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而金已即在是月十日,相距仅五

  • 周易本义辨证补订

    四卷。清纪磊撰。宋代朱熹依吕祖谦的《古易音训》撰《周易本义》。但至明代,治易者却把其割裂附于程颐《易传》之后,使人们很难见其原貌。清代惠栋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及吕氏《古易音训》、《朱子语类》、程氏《易

  • 盛明百家诗

    三百卷。明俞宪(约1553前后在世)编。俞宪字汝成,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湖广按察使。世传李攀龙《送俞臬赴湖广》诗有“江汉日高天子气,楼台秋敞大王风”句,以为似陈友谅

  • 冬集纪程

    一卷。清周广业撰。周广业著有《孟子四考》,已著录。乾隆四十八年(1783)冬,其以举人北上京畿,赴礼部会试,将路程所经,逐日记之。自当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四十九年(1784)二月十五日,皆有记述。记程诗

  • 乐经凡例

    一卷。廖平撰。此书系辑录《乐经》之凡例,意谓《乐经》虽亡,然经传中尚零散存之,可辑出以备六艺之数。其所拟凡例计二十九则。大抵以《诗经》为主,旁采《礼记·乐记》大司乐及诸经子史所载之乐事而成。廖氏谓《礼

  • 孟子刘熙注

    一卷。汉刘熙(详见《孟子刘注》)撰,叶德辉编辑。《隋书·经籍志》载刘熙注《孟子》七卷,《唐书·艺文志》同。李善注《文选》,裴駰集解《史记》,颜师古注《汉书》皆引刘注。至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才不著录

  • 钦定仪礼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旨撰。1748年钦定《三礼义疏》第二部。此书诠释七例:“正义”、“辨正”、“通论”、“余论”、“存疑”、“存异”、“总论”,与《钦定周官义疏》同。分经文四十卷,冠以《纲领》、《释

  • 易会

    八卷。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江西安福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事迹附见《明史·儒林传》其祖父邹守益传。该书用注疏本,其说多主义理,也兼言象。《系辞》以下解释甚略。《自序》说“就

  • 史义拾遗

    二卷,元杨维桢(1296-1370)撰。维桢字廉夫,浙江绍兴人,《明史》载他“少时,日记书数千言”,其父杨宏在铁崖山筑楼,藏书数万卷,维桢在楼上读书五年,故自号铁崖。元泰定年间考取进士,署天台尹,但因

  • 杨海梁自叙年谱

    一卷。清杨国桢(详见《杨忠武公年谱》)自述。此谱自记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谱主卒前数月,记仕历及家事为主。谱中多涉及其父杨遇春事,如所记速战阵式之类,皆《杨忠武公年谱》中所未及。其卒前数月行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