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射阳先生存稿

射阳先生存稿

四卷。明吴承恩(约1504-约1582)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今属江苏)人,后迁居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曾祖吴铭做过余姚训导,祖父吴贞做过仁和县学教谕,但官都不显。其父吴锐,因家境穷困,以经营绸布为生。他为人正派,富于正义感,“好谈时政,意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吴承恩《先府君墓志铭》)。又喜欢研读群籍,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吴承恩早年曾希望以科举进身,然而屡试不第,一直过着卖文自给的困顿生活,直至六十三岁的垂老之年,他才补上长兴县丞。两年后,因被人诬告入狱,释放后拂袖而归,后又补为荆州纪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承恩自幼敏慧好学,博极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著于乡里。又好奇闻,阅读了大量野言稗史及唐人传奇。为后来创作长篇小说《西游记》打下了文学基础。《西游记》的创作成功,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奠定了吴承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不仅能诗文,而且善画,“间作山水人物,观者以为通神佳手”(陈文烛《花草新编序》)。他能书,从现存的墨迹看来,他用笔潇洒,风采动人。在任长兴县丞时,吴承恩曾与“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交好,但在诗文创作上,他并不依傍七子的门户。其诗文创作“率自胸臆出之”。能较好地自抒情愫,颇得李白诗之余韵。郭麟《灵芬馆诗话》指出:“射阳先生诗笔,清而不薄,淡而能隽。”从现存诗观之,皆清婉流丽,在明代诗中可推为上乘。承恩还著有传奇小说集《禹鼎志》,选编词集《花草新编》。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数量不少,但因无子嗣,去世后大部分文稿散失。后由丘度从亲友中遍索遗稿,但也仅“存十一于千百”,编订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卷一为骚赋诗颂;卷二为序文;卷三为论赞杂著志铭跋启之类;卷四为障词诗余。首有陈文烛序文。《射阳先生存稿》在吴逝世后不到十年的万历十八年(1590)即刊印行世,但流传极少。1929年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发现的明刻本,可能是万历四十年以后经过丘度增补的复刊本,1930年曾据原刻本铅排出版。原刻本已运往台湾。刘修业据1930年铅印本重加辑校,易名为《吴承恩诗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书中收入陈文烛序、吴国荣跋和李维桢叙。另有刘氏所辑的《吴承恩诗文事迹辑录》等附录四种存世。

猜你喜欢

  • 琅琊曼衍

    四卷。明张鼎思(生卒年不详)撰。鼎思字慎吾,安阳(今属河南省)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著有《琅琊曼衍》、《琅琊代醉编》等。此书为考证古文之书。但多抄撮前人之语。其第四卷专解《周易》,多杂录《李氏

  • 春秋名号归一图

    二卷。冯继先(生卒不详)撰。冯继先为五代后蜀人,生平不可考。据《崇文总目》及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记,此书旧本类似表谱之体。《文献通考》引李焘谓冯继先作此书之意云:“昔丘明传《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不一

  • 鲍参军诗注

    四卷。附一卷。黄节(1873-1935)注。鲍参军即宋代诗人鲍照。鲍照字明远,东海(辖山东苍山县内)人。南朝宋文学家。出身寒微,曾任中书舍人等职,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项起兵败,照为乱军所杀。其

  • 经学博采录

    十二卷。清桂文灿纂。这本书的卷首有桂文灿的自序,称生长于南海,壮游京师,在其学习、教书、闲谈、请教通儒的过程中,偶有心得,随手录下。因感一介穷儒,无力将诸家学者和议论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只好将随手记得之

  • 周礼郑大夫解诂

    一卷。东汉郑兴(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郑兴字少赣,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官至谏议大夫,因私买奴婢贬为莲勺令,遂不复仕,卒于家。郑兴少学《公羊传》,晚习《左传》,兼明《周礼》,长于历数。事迹见

  • 此庵语录

    十卷。清胡统虞(生卒年不详)撰。胡统虞字孝绪,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进士。入清,官至国子监祭酒。他潜心理学,通熟兵法。著有《兵法三家摄要》、《明善堂集》等书。此书前二卷为《成

  • 乡党义考

    七卷。清胡薰撰。薰字兰亭,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是书首有陈诗的序文,薰的自序并例言。仿江永的《乡党图考》并加详。于各节本文下,先本义,次集证。本义以集注为主,集证以群经为主。经未完备,补以注疏。

  • 开方说

    三卷。清李锐(1768-1817)撰,黎应南补。李锐字尚之,号四香,江苏元和(苏州)人。他早年习《算法统宗》,便心通其义,遂为九章八线之学。嘉庆初获读秦九韶、李冶诸书,略加校勘注释。先为浙江学政、巡抚

  • 游天井峰记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清末,湘军将领。咸丰三年(1853)与曾国藩办团练,扩编为湘军。奋战皆捷,积功至布政使。其深得曾国藩器重,后因援武昌被太平军

  • 曝书亭集

    八十卷。《附录》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