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十六卷。《容斋续笔》十六卷,《容斋三笔》十六卷,《容斋四笔》十六卷,《容斋五笔》十卷,共七十四卷。南宋洪迈(1123-1202)撰。洪迈字景卢,号容斋,别号野处,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代名臣洪皓季子。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乾道间,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修国史。淳熙十三年(1186)为翰林学士。宁宗时,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洪迈学识博洽,论述宏富,长期监修国史,涉猎书籍颇多,自经史诸子、文学艺术及医卜星算等书无不博览,尤熟于宋代掌故。编著有《野处类稿》、《夷坚志》、《万首唐人绝句》等书。《容斋随笔》乃其博览群书及耳闻目睹时事时,凡有所得,皆随笔记之,前后近四十年,完成此宏篇巨著。原计划,全书共分五集,五集各分十六卷,然书未成而卒,故《五笔》仅十卷。书中内容十分丰富,所涉甚广,举凡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地理、风俗习惯等,无所不记,基本上是一事一条,各列标题,共记事一千二百三十则。书中考证了宋以前的一些史实和政治经济制度、词章典故及遗闻佚事等,对宋朝典章制度记载尤详,对于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也间作评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书中记事,辩证考据,颇为精确。如论《易》说卦“寡发”之为“宣发”,论《豳风》“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之文为农民出入之时,非指蟋蟀等,皆有见地。于宋代掌故,多正前人之误,如,以宋自翰林学士入相者非只向敏中一人,驳沈括《梦溪笔谈》之误。又引国史梁颢传证陈正敏《遁斋闲览》所记梁颢八十二岁及第之说为不实等,皆极审核精确。但亦有抵牾处,如谓刘昭注《后汉书》五十八卷,补志当在其中,而不知所注乃司马彪《续汉书志》,章怀太子以后《汉书》无志,移补其缺。又如,驳《宣和博古图·释云雷磬》所引臧文仲以玉磐告籴之文,谓《左传》并无其说,但不知出自《国语》中,颇为失检。但从总体来看,此书仍不失为考据精确,议论高简之佳作,“南宋说部”书中,“终当以此为首”(《四库全书总目》)。该书与沈括《梦溪笔谈》、王应麟《困学纪闻》等书先后并重于世,为世人所重视,足“可以稽典故,可以广闻见,可以证讹谬,可以膏笔端”(《容斋随笔》嘉定壬申仲冬何异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研究宋朝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完成《随笔》十六卷以后,即刻于婺州,淳熙(1174-1189)间传入皇宫,孝宗称其有议论,洪迈因重编为《续笔》、《三笔》、《四笔》、《五笔》,成书后,其孙洪伋于嘉定五年(1212)刻版于章贡郡斋,由何异作序。其后有洪迈门人马巽甫刻本,明弘治中李瀚刻本,崇祯时马元调又重刻刊行,又有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同治年间刊本,光绪元年(1875)又重校同治本刊行。今传本不一,主要有《国学基本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津逮秘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商务印书馆《说郛》、《旧小说》有节选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清光绪元年重校同治年间洪氏刻本为底本,参校他书标点出版,为目前最好最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新译华严经音义

    二卷。唐释慧苑撰。是书《开元录》卷九著录,云:“慧苑京兆人,华严藏法师上首门人。勤学无惰,内外兼通,华严一宗,尤所精达。以新译之经,未有音义,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字书,撰成二卷,俾读之者,不远求

  • 周官图说

    六卷。清李锡书撰。锡书字璧斋,山西静乐人,乾隆庚戌(1790)进士,官江西于都县知县。此书书首有李氏自序。卷一至卷六依次为《天官图说》、《地官图说》、《春官图说》、《夏官图说》、《秋官图说》和《六官总

  • 弁山小隐吟录

    二卷。元黄玠撰。玠字伯成。慈溪(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清苦力学,无所不通。周游西湖,东吴兴山水,因卜居弁山。《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其诗不为近体,视宋末江湖诸人,唯从事五七言律者,志趣殊高,中多劝

  • 圣武记

    十四卷。清魏源撰。魏源(1794-1856),字默深,湖南邵阳(今邵阳市)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成进士,后为江苏高邮州(今高邮县)知州。鸦片战争时期,他在浙江参加了抗英斗争。鸦片战争后,清廷被

  • 易学饮河

    八卷。明张纳陛撰。纳陛字以登,号文石,江苏宜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礼部主事,详情附见《明史·顾允成传》。该书只解上下经,每卦都注明互体,却并不怎么阐发互体之义。如解“亢龙有悔”,取邹德

  • 景子

    一卷。周景氏撰。清马国翰辑。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谓,景氏出自姜姓齐景公之后,谥为氏。景丑、景春,皆其后裔。战国时,景氏世为楚相,或云楚之公族,别为景氏,据此景氏为齐人。《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

  • 鹤山县志

    十二卷。清刘继纂修。刘继,江西乐平人,举人,乾隆十五年(1750)知县。建县之始,县令黄大鹏纂修志略。刘继莅任,奉直省编志之旨,凡通都会邑,都采辑成书,遂与诸多人士谋修葺县志,复考新会、开平旧志,以黄

  • 春秋读意

    一卷。明唐枢(见《易修墨守》)撰。作者认为,论《春秋》不当以褒贬看圣人,而应只录其事实,使人自见是非。对前人所谓《春秋》“字字有褒贬”之说有所矫正。今有《木钟台全集再集》本。

  • 生利分利之别论

    二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这是一部经济学方面的专著。李提摩太认为世人竞相言利,而不知利有生利和分利两条途径,所以他撰写此书以说明之。在书中李提摩太论述了利的产生,非独力与现力所能生,他主张

  • 沧洲集

    十卷。《续集》二卷。明张泰(1436-1480)撰。张泰,字亨父,号沧洲,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官至翰林院修撰。是明成化间著名诗人。泰为人恬淡,独喜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