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质
一百卷。明朱洙撰。朱洙字一江,临海(今属浙江)人,正德辛巳进士。是书因宋史而重修,另创义例,大旨是以明继宋,其中,不仅将辽、金两朝列于外国,而且对有元一代的年号尽删削,重新进行排列,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称德祖元皇帝者承宋统大德三年(1299);以太祖之曾祖追称懿祖恒皇帝者,继之延琇四年(1317);以太祖之祖追称熙祖继之后至元五年(1339);以太祖之父追称仁祖淳皇帝者继之至正十一年(1357),此即为明朝纪元。是书之作,荒唐悖谬,受到学者指责。明以来印本渐多。
一百卷。明朱洙撰。朱洙字一江,临海(今属浙江)人,正德辛巳进士。是书因宋史而重修,另创义例,大旨是以明继宋,其中,不仅将辽、金两朝列于外国,而且对有元一代的年号尽删削,重新进行排列,以明太祖之高祖追称德祖元皇帝者承宋统大德三年(1299);以太祖之曾祖追称懿祖恒皇帝者,继之延琇四年(1317);以太祖之祖追称熙祖继之后至元五年(1339);以太祖之父追称仁祖淳皇帝者继之至正十一年(1357),此即为明朝纪元。是书之作,荒唐悖谬,受到学者指责。明以来印本渐多。
六卷。元仇远(1261-?)撰。远字仁近,一称仁父。自号山村民。钱塘(今属浙江)人。远在宋咸淳间即以诗名。元至元中为溧阳教授。旋罢。在宋末,与白珽齐名,号曰仇白。元诗人张翥、张羽皆出其门。其诗高雅,无
十卷,清陈焱修,俞荔等纂。陈焱,曾任永福县知县。明万历年间,邑令唐学仁首修县志。后历代均未续修。陈焱任县令后,以旧志久已失传,又纂成此书。乾隆十四年(1749)刻印。共十卷,分为:卷一,舆地;卷二,建
六卷。清刘吴龙(生卒年不详)撰。刘吴龙,字绍文,南昌人,雍正癸卯(1723年)进士,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撰有《古参同契集注》等。《周易参同契》一书,始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称魏伯阳撰“《参同契五行相
见《浙江图书馆丛书》。《中国丛书综录》记为《蓬莱轩地理学丛书》。
清吴廷燮撰。明洪武时期,辽海东宁按察分司,置而又废。至明中叶,诸道增创,首置守巡二道,系衔山东,成为布政司、按察司的分司。世宗嘉靖时期,明廷鉴于辽东局势紧张,在开原、宁前等地相继增置道,其守巡的名氏、
二卷。明张时彻(生平事迹详见《摄生众妙方》)编。此书专为荒村僻壤之中不谙医术者而著。张氏认为荒村僻壤,医药不便,便将佚名氏《急救方》校正讹误,删补修订,又将己藏之方增之,分门别类,以成此编。书中内容分
四卷。清赵翼(1727-1814)撰。赵翼,字耘松,一字云崧,号殴北,别名三半老人。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史学家、诗人。年二十四中举,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进士,除翰林院编修,预撰《通鉴辑览
三卷。清黄炳垕(1815-1893)撰。炳垕字蔚亭,浙江余姚人,系谱主七世孙。谱主黄宗羲(1610-1695),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曾领导复社
①四十卷。清张云璈、毛梦兰纂修。张云璈,钱塘(今杭州)人,曾任湘潭县知县。毛梦兰,甘泉人,曾任湘潭县知县。《湘潭县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共四十卷。分为二十二门。卷一,图考、星野。卷二,疆域
见《太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