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集解

孝经集解

① 一卷。清蒋永修(生卒年不详)撰。永修字慎斋,号纪友,宜兴(今属江苏)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平越府知府,湖广提学副使。著有《慎斋遇集》。该书依照《孝经》之文诠释,以训童蒙。本与《小学》合刊,名曰《孝经小学集解大全》。《四库全书》认为将宋儒杂纂之本与“圣经”并为一编,不伦不类,于是分为两本书,各存其目。② 一卷。清张星徽(生卒年不详)撰。张星徽字北山,永城(今属湖南)人。事迹不详。该书以蔡衍鎤所定《孝经》经传为本,循文而解。自朱熹作《孝经刊误》,始删削字句,分别经传,定为经一章、传十四章。清蔡衍鎤又合为经一章、传十章,以合于朱熹更定《大学》的体例。实无必要,亦无根据。而该书依蔡本解释,亦无发明。③ 一卷。清桂文灿(?-1886)撰。桂文灿字星垣,又字子白,广东南海(今广州)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官湖北郧县知县。著述有《四书集注笺》四卷、《易大义补》一卷、《周礼通释》六卷、《论语皇疏考证》十卷、《论语集解》二卷、《孝经集证》四卷、《孝经集解》一卷、《孟子赵注考证》一卷等。是书首有自序,认为注孝经郑氏为郑小同;并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谓“序郑注者为康成裔孙,今但称郑氏以纪其实”。该书征引王肃、韦昭、魏真克、刘炫诸家之说,是非兼收,长短互见,并不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昭示平允。该书多援引他说以驳斥郑氏,所引大都为唐以前旧注,颇能择善而从。如开篇引《抱朴子》仁明篇“唐尧以钦明冠典,仲尼以明义首篇”,证孝经本有章名,为以往注家所不及。“始于事亲”三句,引刘炫驳郑氏之说,亦为言之成理,针砭得当。该书版本为咸丰四年(1854)刊本。

猜你喜欢

  • 注释启蒙对偶续编

    四卷。明孟绂(生卒年不详)撰。郑以诚注。本书按韵属对,自一二字至十余字不等。每韵三则。约为乡熟启蒙之书。孟绂书成于嘉靖中,郑以诚注成于崇祯年间。书前有周灿序,谓书称续编,必原有初编而逸之。是初刊之时已

  • 剡源戴先生文集

    三十卷。元戴表元(1244-1310)撰。戴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自号质野翁、充安老人。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宋咸淳进士,任建康府教授。元大德中授信州路教授。调婺州,移疾归。《元史》有传。此集又称《

  • 严文靖公集

    十二卷。明严讷(1511-1584)撰。严讷生平详见《春秋华国》(辞目)。此集共十二卷。据《明史·严讷传》称“讷入直西苑,所撰青词皆称旨,然文格未能拔俗。”此集所作多为应酬之作,格调不高。末附诗四十六

  • 华字原

    一卷。清戴姜福(生卒年不详)撰。姜福江苏昆山人,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生。是编从《说文》九千字中,择出典型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依据《说文》的说解,撰为总叙、虚形、人状、地势、天象、物态、奉养、治

  • 理虚元鉴

    二卷。明汪绮石(生卒年不详)撰。汪绮石,事迹不详,据其门人为此书所作序言,当为明末人。此书上卷论虚劳诊断、病原、治证。下卷论虚劳之证病机、方药等。书中提出虚有三本,即肺、脾、肾。前人治虚,李东垣主张补

  • 闽清县志

    八卷,首一卷,民国杨宗彩修,刘训瑺纂。杨宗彩,民国初年任闽清县知县。明万历间曾先后两修志乘,然其书均已散失。清顺治中,邑令姜良性再修闽清志略,书亦不存。乾隆七年(1742)县令姚循义再次重修县志,书始

  • 多识录

    九卷。清石韫玉撰。韫玉字琢堂,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庚戌进士,以第一名及第,官至按察使。该书以多识名录,盖取《论语》言诗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一语,书中兼及虫鱼,则从徐鼎名物图说例也。此书取材

  • 南宋元明僧宝传

    十五卷。清代释自融(1615-1691)撰。门人释性磊补辑。《南宋元明僧宝传》一书属于佛教僧传体书中的类传佛书,成书于清康熙三年(1664)。主要内容是记载南宋建炎元年(1127)到清顺治四年(164

  • 圣武亲征录

    一卷。又题《皇元圣武亲征录》。著者不详。记元太祖成吉思汗、太宗窝阔台两朝史事,成书于元世祖时期。元朝太祖、太宗《实录》多取材于此。有些记事为《元史》、《元朝秘史》所无,可补其阙,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 事始

    一卷。撰人不详。此书主要推原事物之始,杂引经史以论述其事。书中所述事物起源,多数可以参考,但也间有失误之处。如以太师始于吕望,考以《尚书》,商末箕子已先任过太师,非为周朝开始;又如开府仪同三司谓始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