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明傅鼎撰。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根据自序,题曰“弘治甲子署华亭学教事三山傅鼎”。其事迹可考者如此。案:刘琬守松江,有志礼乐,修射圃,制射器,命令傅鼎著成是书。傅鼎收辑旧闻,省略其戒宾献酬之节,增入《
三卷。清刘灿撰。刘氏生平见“支雅”。是编由定海黄式三、同里王堃为之考订。戚学标序称其搜葺经传及先儒遗训,补前人所未备。惜未能自注其所出。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刊本。
十二卷。明万寿祺(1603-1652)撰。万寿祺,字年少,一字介若、内景。江苏徐州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明亡后隐居浦西。他身著僧衣,自名慧寿,号明志道人,或曰寿道人,而饮酒食肉如故。与阎尔梅合
十一卷,序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一字撝约,号(xùn,同巽)轩,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乾隆辛卯(1771)进士,官翰林检讨。著述很多,有《大戴礼记补注》、《经
三卷。清王仁俊(详见《辽文萃》条)辑。王仁俊认为西夏思恭子弟,一姓相传,历王五代,元昊崛兴,翻译经典,崇尚儒术,尊孔子为至圣,帝之以文宣,衣冠制度奄有中国遗风,其文章辞命,有可观者。遂于编次《辽文萃》
五卷。清唐焕撰。唐焕字石岭,湖南长沙人,诸生。唐焕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所以命名其书为《尚书辨伪》。卷首有唐焕自序,其次是伏生《尚书》以及孔安国的伪《尚书本末》,再其次是伏生口授的孔圣删录真《尚书》
①二卷。清钱坫撰。钱坫(1741或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文字训诂学家。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副贡生,入毕沅幕,后官陕西乾州州判。病归,
五卷,清宋士宗撰。宋士宗,字司秩,号昆圃,星子(今江西星子县)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南丰教谕,有《史学正藏》、《学统存》等。《史学正藏》一书上自三皇,下讫昭烈,对其间史事进行论断,共著成二百
二卷 清胡天游(1696-1758)撰。天游本姓方,一名骙,字稚威,一字云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雍正己酉(1729),副榜贡生,乾隆丙辰(1736)举博学鸿词,辛未(1751)举经学。他认为,不知
二卷。明朱东阳撰。东阳明末人,生卒年均不详。字清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布衣终。该编共有五言古诗三十二首,七言古诗三十六首,五言律诗二十八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诗二百一十三首,五言绝句十首,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