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土官底簿

土官底簿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有是书跋,只称钞于海盐郑氏,亦未言作者为何人。本书专记明朝嘉靖以前各省土司之情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是辑档案资料而成。书中载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广、广东之土司共三百六十三家,其中云南一百五十一家,广西一百六十七家,四川二十四家,贵州十五家,湖广五家,广东一家。各土司,均先列其名号,次述始授土职时间,再述世代因袭情况。本书的价值,首先是可补正史之不足。《明史·土司传》只列征伐刑政之大端,而于土司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本书辞虽俚浅,而建置原委、历代因袭之状一一可征,足资考证。同时,书中反映的明政府对土司采取的驾驭措施,为研究明代土司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按明制,土司乃世职,土司承袭时,须逐级上报,分别由吏部、兵部奏准,颁发号纸(委任文书)。而本书所录,诸土司请袭之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所奉谕旨亦必以“姑准任事,仍不世袭”为词。仅以云南为例,在一百五十一家土司中,有九十一家载有圣旨,明确称,“姑准任事”,“不准世袭”;只有极少数土司,如广西府土知府,阿迷州土知州明确“准世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明政府控制土司的一种手段,欲以示驾驭之权。这里反映的土司承袭的实际情况,与制度的规定有极大差距,正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本书原有文渊阁藏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出版《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入本书。

猜你喜欢

  • 切韵求蒙

    一卷。清梁僧宝撰。梁氏本名思问,字伯乞,号寒白退士,顺德(今广东顺德县)人。咸丰九年(1859年)进士。精音韵学,尚著《四声韵谱》十六卷。二书相辅而行,是阅读《广韵》的参考书。《切韵求蒙》是表现中古语

  • 左传五十凡例

    二卷。清骆成駫撰。成駫,资中(今属四川省)人。该书研究《左传》中的凡例。据晋人杜预说,《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春秋序》),总结出

  • 主制群征

    二卷。德意志汤若望(?-1666)撰。汤若望字道未,耶稣会士,生于科隆。1622年与金尼阁神甫来中国,先在北京学汉语,后到西安传教。1630年被召回北京,同意大利耶稣会士罗雅谷绘治天文历法,编成《崇祯

  • 草窗集

    一卷。明刘溥(生卒年不详)撰。刘溥,字原博,别号草窗。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未经科举,精天文律历之学,工画,通医学,有志用世,于明宣德初(1426)以文学征授惠民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但非溥之志也

  • 见闻杂记

    四卷。明李乐撰。李乐,字彦和,号临川,归安(今浙江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著有《见闻杂记》四卷。这部书前二卷全是录载董氏《古今粹言》和郑晓《今日言论》。后

  • 唐石经考证

    不分卷(乾隆五十五年自刻本)。清王朝撰。朝,江西万年人。此编卷首系朝自题,称《旧唐书》谓此开成石经字乖书法,故立后数十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今详校之,始知确如刘氏所讥,而圣经本真。那些由于历代刊

  • 吴子

    一卷。吴起(?-前381年)撰。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他“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后来齐攻鲁,因吴起妻为齐女而被鲁人疑忌,起乃杀

  • 真主灵性理证

    二卷。意大利卫匡国(?-1661)撰。卫匡国字济泰,耶稣会士,崇祯十六年(1643)入中国,除回罗马一次为耶稣会在仪式问题上作辩护以抗多米尼古人外,大部分时间在中国传教。清初他从杭州北行抵长城而止,所

  • 福建通志

    ①六十四卷,清金鋐修,郑开极、陈栻纂。金鋐,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至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初年巡抚福建。郑开极,闽人,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陈栻,曾任广西苍梧道参政。

  • 冢宰文集

    一卷。明张紞(?-1403)撰。张统,字昭季,富平(属陕西)人,生年不详。洪武中举明经,建文时为吏部尚书。著有《云南机务钞黄》、《冢宰文集》。是集为明嘉靖中富平训导王道所辑。王道在序中称,“烽火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