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

四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写于贞观九年(635),共二卷。贞观二十二年(648)增修成四卷。世称“云业疏”。该疏主要内容是:以四门释玄义,即教兴本意、显名定体、辨务缘成、广明非相。神通说法意念三轮,以意念轮为教体,提释三观。一性空观,以俱舍成实诸论说解小乘教。二相空观,以般若论说解大乘教。三唯识观,以华严宗旨阐释大乘中观道义。在行教中。开有三宗:一实法有宗,以色法为戒体。二假名宗,以非色非心为戒体。三唯识圆宗,以心法为戒体。以五义,即立沓婆回心,施生成佛、识了尘境、相召佛子、舍财用轻来明大乘宗极,一切小乘戒法。汇三聚圆融大戒。可见,自汉明帝时佛法传入中国,尚无受戒持戒之说。汉人出家,为与世俗相区别,仅以外观剃发披赤衣而已。自曹魏高贵乡公时,昙柯迦罗始请梵僧立羯磨受戒。遂有康僧铠作《四分杂羯磨》一卷,昙无缔作《昙无德羯磨》一卷,是为中国有戒律之始。所依之戒,为四分律。至符秦刘宋之间,译出广律。从此,诸部羯磨纵缘互异,陈隋之后,发展为竞执繁广,争论杂出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道宣采众家之长,疏理曲直,判其原委,可以说是对汉土有戒律以来在理论上的一次总结。故道宣所作律疏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半塘丙丁戊稿

    三卷。清王鹏运(1849-1904)撰。鹏运字佑遐、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清末诗人。同治举人,官至礼部给事中。居任敢于言事。其词风“导源碧山,后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

  • 追昔游集

    三卷。唐李绅(约772-846)撰。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少年好学,有诗名。曾以《古风》诗求知于吕温,吕温大加称赞。元和元年(806)举进士。补国子助教。元和三年(808)授校书郎。长庆

  • 南迁日记

    一卷。明陆深撰。陆深生平事迹已见《淮封日记》条。作者在嘉靖年间曾以国子祭酒的身份侍经筵,因当时有人改窜讲章,陆深上疏争之,被贬延平府(今福建南平市)同治。《南迁日记》就是作者赴贬所途中所记。因途中经常

  • 松臞集

    二十八卷。明曾鹤龄(1383-1441)撰。曾鹤龄,字延年,一字延之,号松坡,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第一,授修撰。正统三年(1438)与修实录,进侍讲学士,为当时著名文章

  • 武康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琉筤修,陈殿阶、吴敬义纂。琉筤,道光初年任武康知县。此志为道光九年(1829)刻本。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序、凡例、图、纂修姓氏,卷一至卷六舆地、子目八。卷七至卷十一建置志,子目

  • 事物考辩

    六十二卷。清周象明(详见《七经同异》)撰。是编自六经诸史至昆虫植物,从经传注疏到子史百家广博采辑,共四十六类,间或在各条之后附以自己的论点。此书多出象明之手,文旁加注,涂涂抹抹,改定甚精,可见其用力颇

  • 左传器物宫室

    一卷。清沈淑撰。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条。

  • 卢公遗事

    一卷。明许德士(见《戎车日记》)撰。作者撰《戎车日记》,专记卢象升死事大节。该书则专录象升遗事。卢象升,明朝江苏宜兴人,字建斗,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崇祯十一年(1637年),援救

  • 水浒全传

    见《水浒传》。

  • 桐庵文稿

    一卷。明郑敷教(约1649前后在世)撰。郑敷教,字士敬,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崇祯三年(1650)与同社杨廷枢、张传、陈子龙、夏允彝同举应天乡试。时东南文士统会于吴,号为复社,敷教生徒之盛,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