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札记

四书札记

① 四卷。清杨名时撰。杨名时事详《周易札记》。此书为杨读《四书》之所记。《大学》不标古本之名,亦不显言古本、改本之是非,而皆用李光地《大学古本说》之成论。其以“格物”为明善,不取王守仁格庭前竹子之说,亦不主朱熹《补传》之说。于《论语》阐发义理,多所心得。于《中庸》立论平实,多有创见。《孟子》一卷最简略,疑此乃未成之书。② 清王巡泰撰。巡泰字岱宗,陕西临潼人。是书仿许鲁斋《读易私言》、薛文清《读书法》,开卷有得,随手札记,积久成帙。书首有乾隆四十年(1775)自序,其后又有乾隆五十一年(1886)自序,另有门人阎成化序,作于乾隆乙未,是初稿的序。书成未刊,光绪九年(1883),临潼县知县汪凤枟访得遗编付梓,未完成便调走了,其继任严麟书续成。各有序记其事,同时还有陈熙垲序。是书敷说大义,名理络绎,对天命、心性、存诚、主敬等有关学术处,剖析尤细。书中多引孙酉峰说(孙酉峰是王巡泰的受业之师),也间及他家之说。自序云:“凡所见辄记之,不必所见之果是也。一时见以为是,一时辄记之,不必他时之即以其是为是也。”有时言足与先儒相发明,期于明白易晓,不因有雷同之嫌而不记;有时自抒自见,不尽与先儒相合,即以所见记之,不因有立异之嫌而不记;有时旁见侧出,借书以发深省,而不必与书相隐括,也即以他说记之,不因非书之旨而不记。该书有光绪九年(1883)刊本。③ 二卷。清姚惟寅撰。惟寅湖北随州(今湖北随州)人。首有叙论,谓“圣人之道,一晦于考据家,再晦于理学家,晚近竞尚新学,则概斥为空言,不知空言中,自寓实理,举而措之,莫非实事”是书分二卷,为目六十,为条八十,但棼而无纪。首章大学格致补,言“朱子取程子之意,补大学格物,但只格得半中之半,因程子不问家之为何如家,国之为何如国,天下之为何如天下,而欲以正心诚意包举之,验以家国天下之实事,多不相符”。余篇大率空衍,无精义。该书有铅印本。

猜你喜欢

  • 重订周易费氏学

    八卷。清末民初马其昶撰。马其昶字通伯,宣统时授学部主事,民国时任清史馆总纂。作者曾先著成《周易费氏学》八卷,光绪三十一年(1905)刊行。1919年马氏又重新审定而成此书。前有卷首,言易例举要,中八卷

  • 瑶光阁集

    十三卷。明黄端伯(?-1645)撰。黄端伯,字元公,建昌新城人。生卒不详。崇祯初(1628)进士,授宁波推官。著有《易疏》等。端伯生平好佛,曾镌私印曰“海岸道人”,取《楞严经》引诸沈冥出于苦海之语。及

  • 王文庄凝斋集

    九卷。《别集》二卷。明王鸿儒(?-1519)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少颖悟,读书过目不忘。为府史佐书,郡守见而奇之,使为弟子员,教以经术,蔚为大儒。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

  • 淳朴园稿

    三卷。《外集》一卷。明沈祐撰。沈祐,字天用,号紫薇硖山人。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间以资进,官周府典膳。置宅于紫薇山下,构园曰“淳朴”。园内有“涵虚阁”、“藕花湾”、“白鸥沙”、“柳塘渡江”、“通

  • 辩伪录

    五卷。元代沙门祥迈(生卒年不详)撰。祥迈,俗姓延、字如意。山西太原人。九岁出家,随师请业,居磐山甘泉普济寺。学勤思进,博通内外典,尤善文笔。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奉敕所撰《辩伪录》,亦称《至元辩伪

  • 日南读书记

    十八卷。清末民国初沈家本(1840-1913)撰。家本字子惇,号寄簃,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平生致力于法律之学,著述亦多。又博览群书,于经史小学

  • 真赏斋帖

    三卷。明华夏(生卒年不详)辑。华夏,字中父,江苏无锡人。华夏将其家藏的书法真迹刊成《真赏斋帖》,由文征明父子摹勒,每卷前有文征明细楷题跋,卷末则有文彭题跋。由于原刻本毁于火灾,后又刻石,故有火前、火后

  • 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

    一卷。清茆泮林(?——1845在世)撰。泮林字雩水,室名梅瑞轩,江苏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潜心经史,专力著述,著作有《周礼注疏校勘记校字补》、《三礼纪义附录》、《吕氏春秋补校》等多种。此书为清王士

  • 钱警石年谱

    一卷。清钱应溥(1824-1902)撰。应溥字子密,浙江海盐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贡,官至军机大臣,工部尚书,为谱主之子。谱主钱泰吉(1791-1863),字辅宜,号警石,又号甘泉乡人,曾官

  • 毛诗正本

    二十卷。清陈梓(生平不详)撰。梓字桐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梓著是书,以序为主。梓以为,序为子夏与毛公合作,首句为子夏语,次句以下属毛公。又因郝京山最信小序,并据小序为说。故《毛诗正本》卷首有郝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