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孔义集说

周易孔义集说

二十卷。清沈起玄(1685-1763)撰。沈起玄字子大,江苏太仓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光禄寺卿。乾隆十三年(1748)以疾告归,杜门读书。历主钟山、济南、扬州、太仓诸书院。此书认为十翼是夫子亲手所作,又未经秦火,其书独完,因此学《易》者应当以孔传为主。因取明代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于古今说《易》各书,无所偏主,只要含于孔传者则取纳,其编次则仍按王弼本,把《彖传》、《象传》放在经文下面。说易丧未丧失,与古本之复不复没有关系。王氏以传附经,亦可供观玩。只有《大象传》常常另自起义,《文言》则引伸触类,用以阐发《周易》的含义,均不能附于本卦,故别出之。前列三图,一是八卦方位图,一是乾坤生六子图,一是因重图,均根据《系辞》、《说卦》之文。至于河图、洛书、先天、后天、方圆之图,便称这是陈、邵之易,并非夫子所本有,一概删掉,颇能扫除纷纭错杂的陋习。其中亦多能推验旧学、引发新义。如乾《彖传》“大明终始”王注程传朱子,均没有确切解释。起玄独取侯行果“大明,日也”之说,而以晋《彖传》的“顺而丽乎大明”,《礼记》的“大明生于东”作证据,解经颇有根据。观卦六三九五上九之“观我生”,“观其生”,孔疏以动出为生。而后儒便以动作施为解,均不免牵强附会。起玄独取虞翻“生谓坤生民也”之解,尤其合于九五《象传》“观民”之旨。其解释《大象传》比类求义,对于字句相似但意思不同者,推敲阐明更为精密,在当时的说《易》诸家中,可以说是有得之作。收入《四库全书》,有学易堂刊本、乾隆十八年刊本。

猜你喜欢

  • 松月集

    一卷。明释睿略(生卒年不详)撰。睿略,俗姓不详,字道权,号简庵,江苏苏州(今苏州市)人。因其以“松月”为扁名题其轩,故时人呼其为“松月”翁,因以此名集。是集一卷全为诗。集前有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 性理纂要

    八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冉觐祖见《易经详说》。全书分“附训”、“附评”两部分,前四卷为“附训”,内容是摘录周敦颐《太极图》、《通书》,张载《西铭》、《东铭》,程子《定性书》五部之中有

  • 霄鹏先生遗著

    五种,五卷。清黄保康编。黄保康字霄鹏,南海(今属广东省)人。长于医术。五种有三种为黄氏所辑医书:《医林猎要》一卷、《吴鞠通方歌》一卷首一卷(黄任恒注)、《陈修园方歌》一卷首一卷(黄任恒注)。其余二种为

  • 休复居集

    三种,十三卷。清毛岳生(1791-1841)撰。毛岳生字申甫,又字兰生,江苏宝山(一说嘉定)(今属上海)人。以诸生身份承袭云骑尉。曾从姚鼐学古文,又为钱大昕之再传弟子。三种为《休复居诗集》六卷、《休复

  • 音韵同异辨

    八卷。清单可琪撰。可琪字东圃,山东高密人。是编为防止考试误用韵字而编辑。旨在分辨韵字同异,所载俱系不同韵部兼收之字,或平韵兼收,或仄韵兼收,或平仄韵兼收。所释音义俱本《佩文韵府》及《康熙字典》,择其音

  • 恩平县志

    十卷。清曾萼修,周书纂。曾萼,福建平和人,进士,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恩平知县。旧志始于明崇祯县令宋以原,康熙间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广东巡抚陶模至恩平,询及县志,县令曾萼始于三十一年(1

  • 类雅

    二十卷。不著撰者姓名。观其书中风雨类引《蠡海集》、此书为明人王逵撰。又于鸟类引《埤雅广要》,此书为明人牛衷撰。可见本书似为明人所撰。书转抄而成,又不详其出典。如开卷“蔚兰天”一条,乃陆游《老学庵笔记》

  • 钦定礼记义疏

    八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奉敕撰。是书为《三礼义疏》之第三部。经文四十九篇,厘定为七十七卷。附载图五卷。其诠释七例亦与《周官义疏》相同。此《义疏》广采说《礼》诸家,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

  • 乐府补题

    一卷。佚名编。本书不著编辑姓氏,皆为宋末遗民倡和之作。收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李居仁、张炎、仇远等十三人、无名氏二人之作。有《赋龙涎香》八首,调为

  • 丧服古今集记

    一卷。南齐王俭(452-489)撰,清马国翰辑。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僧绰子,自幼好学,宋明帝选为婿。仕宋官至吏部郎,后附萧道成(齐高帝)禅代诏策多出其手。入齐,为尚书左仆射。武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