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氏家谱
一卷。清额腾额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据此谱所记,叶赫地方贝勒,其始祖原系蒙古人,姓上默特氏,后述入叶赫国。至天命三年(1618年)已在叶赫地方生息一百九十年,共八代。由天命至道光三年(1823年)共十五代。天命以前之事,系由乾隆后改定的实录中抄出。现存抄本。
一卷。清额腾额撰。作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据此谱所记,叶赫地方贝勒,其始祖原系蒙古人,姓上默特氏,后述入叶赫国。至天命三年(1618年)已在叶赫地方生息一百九十年,共八代。由天命至道光三年(1823年)共十五代。天命以前之事,系由乾隆后改定的实录中抄出。现存抄本。
一卷。清查光泰辑。光泰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收孔子弟子及孔鲤、子思、孟子等共八十人,有独传,有数人或数十人合传,共18篇,各以类相从,记其言行事迹。无事实者则仅传其名。此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
四卷。清沈受宏(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沈受宏字台臣。江苏太仓人。生卒年均不详。所居地名白溇,故以名集。康熙时岁贡生。据《江南通志》载,沈受宏的《白溇文集》共十卷,而此本只有四卷,考核目录,也无缺佚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
十卷,清盛镒源修,戴联壁等纂。盛镒源,山阴人,曾任城步县知县。戴联壁,曾任衡州府教授。城步为古黔巫之地,秦属长沙郡,明弘治年间始设县。清康熙年间创修县志,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贾构重修。此志则续乾
八十卷。清程川(生卒年不详)编。川字鄜渠,号春昙,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不遇,后官县丞。此书成于雍正三年,乃其肄业敷文书院时所刊,取朱子语录之说。包括《易》、《书》、《诗》、《春
十卷。《附录》一卷。清边连宝(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边连宝字赵珍(一作肇珍),号随园,任邱(今河北任丘)人,生卒年均不详,年七十四岁。雍正乙卯(1735)拔贡生,廷试第一。乾隆丙辰(1736)荐举
一卷。清代郑鹤声(生卒年不详)撰。《摄山佛教石刻小记》一书,是郑鹤声、向达二人合撰而成。摄山今称栖霞山,位于南京之东六十里,为六朝时三论宗之重镇。齐永明二年(484)仲璋与沙门法度受命在摄山造石佛象,
五百卷。《补遗》四卷。明徐孚远(1559-1665)等撰。徐孚远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弘光朝灭亡后,随鲁监国漂泊海岛。永历时,官拜左副都御史。后死于台湾。孚远是明末几社的创始人之一,与陈子龙、夏
一卷。晋虞谭撰。虞谭字思奥,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右光禄大夫,《晋书》有传。书佚已久,惟《太平御览》时引《投壶变》,文多伪缺,很难理解。《藏林经义杂记》曾记载于十九卷中。马国翰因转录之,以备一
不分卷。清刘璞撰。刘璞,字连城,洵阳(今属陕西)人。生卒年不详。据此书《跋》知其为行伍出身,军事阅历极为丰富。“连城镇军带兵数十年,身经百战,语皆从阅历而来”(《将略要论题跋》)。此书又名《将略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