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谱

古韵谱

二卷。清王念孙撰。王氏生平见“广雅疏证”。是书见于罗振玉所辑《高邮王氏遗书》。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十一亦存王念孙古韵分部说。王氏分古韵为二十一部,《古韵谱》按所分二十一部,分别辑录《诗经》、《楚辞》及群经韵字,搜集宏富,条理清晰。王氏所分二十一部是:①东(平上去)、②蒸(平上去)、③侵(平上去)、④谈(平上去)、⑤阳(平上去)、⑥耕(平上去)、⑦真(平上去)、⑧谆(平上去入)、⑨元(平上去)、⑩歌(平上去)、⑾支(平上去)、⑿至(去入)、⒀脂(平上去入)、⒁祭(去入)、⒂盍(入)、⒃缉(入)、⒄之(平上去入)、⒅鱼(平上去入)、⒆侯(平上去入)、⒇幽(平上去入)、(21)宵(平上去入)。以上二十一部,自“东”至“歌”十部为一类,皆有平上去而无入;自“支”至“宵”十一部为一类,皆有入声。王氏分部特点有五:①至部独立。王氏认为此部既非脂部的入声,也非真部的入声,应当独立为一部。此说江有诰没有接受,其他人是赞同的。②祭部独立。王氏把去声祭泰夬废与入声月曷等韵合为祭部,独立为一韵。③缉部独立。④盍部独立。王氏把缉部从侵部析出,盍(叶)部从谈部析出,独立为两部。⑤侯部有入声。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侯”部不配入声是错误的,王氏改配以入声。王氏认为古有四声,但是有些韵部是四声具备的,有些有平上去而无入,有些有去入而无平上,有些有入而无平上去。王氏晚年改定《合韵谱》时,接受孔广森“冬”部独立之说,分韵为二十二部。《合韵谱》罗振玉民国十四年(1925年)刊入《高邮王氏遗书》。严式海辑入《音韵学丛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刊。义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音韵学丛书》汇印本。

猜你喜欢

  • 名笔私抄

    六卷。明曾佩(约1556前后在世)编。曾佩,字元山,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本书是他巡按福建时搜罗各郡县艺文中有关风土者,广采博录,时限在宋至明间。但疵瑕在于

  • 续修临晋县志

    二卷。清艾绍濂、吴曾荣修,姚东济纂。艾绍濂字镜漪,山东济阳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副榜。光绪四年(1878)由洪洞调任临晋县知县。按临志传世之旧本,编辑最为精备者,为康熙二十五年(1686)邑令

  • 选巷丛谈

    二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是作者居住在扬州小牛录巷时收集、摘录而成,因小牛录巷距文选楼很近,所以作者为此书命名为《选巷丛谈》。全书没有一定体例,记载考证内容较杂,其中记载清代学者阮元的轶事较多,还有一些

  • 六书原始

    十五卷。清贺松龄(生卒年不详)撰。松龄字杏艖,又字醒差,顺天(今北京)人。咸丰举人,官四川剑州知州。是书以陈抟的《太极图》附会许氏《说文》中的文字而成编。卷首有时人序八篇,次为凡例,次为叙目,次分卷列

  • 永徽法经

    三十卷。政书。元郑汝翼撰。汝翼字鹏举,河南人。少时读书,学刑名家,罔不涉猎,得法外意。中金朝律科,任刑部检法。入元后,累官大理丞、奉直大夫左三部郎中等。是书作于中统癸亥,意主发明唐律,故名《永徽法经》

  • 群经剩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群经平议》)撰。作者因为开始打算续《群经平议》,久未成书,故题曰“群经剩义。”其中,谓《周礼·人》“掌金玉锡石”,当作“掌金锡玉石”,引职方氏“扬州其利金锡竹箭,雍州其利玉石”为证

  • 古洪范

    一卷。宋贺成大撰。成大生卒年不详,字季常。《古洪范》书前有自序。成大认为,《洪范》一篇自“三、八政”以下之经文紊乱无次第,因援朱熹《大学》分经、传之例,将“九畴”的每一畴各分为经、传两部分。其中以禹所

  • 九经补韵考证

    一卷。清钱侗(1778-1815)撰。钱侗字同人,一字赵堂,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钱大昕弟大昭之子,经学家、文字音韵学家。嘉庆庚午举人,议叙知县,因丁忧归家。钱侗对于经史传志,无所不通,在历算学方

  • 冠谱

    一卷。明代顾孟容撰。顾孟容,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所著《冠谱》统载历代冠制。如孔子制司寇冠、杏坛冠、燕居冠;颜闵、冉仲制德行冠;曾子制进礼冠;子思制思美冠;孟子制缁布冠等,均不

  • 大学新编

    五卷。明刘元卿撰。刘元卿详见《大象观》条。此书第一卷为《大学》正文,所据为丰坊伪石经本;第二卷为《略疏》,阐发诚意之旨;第三卷为《发明》,采撷明朝诸儒之说;第四、五卷为《广义》,根据真德秀《大学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