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午梦堂全集

午梦堂全集

十五卷。明叶绍袁(1589-1648)编。叶绍袁字仲韵,别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早负才名,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工部主事。因不耐吏职,以母老告归。明亡后,他弃家为僧,号粟庵。其妻沈宜修(宛君)是女诗人,他的五子三女也都工诗能文。著有《叶天寥四种》,其中包括《叶天寥自撰年谱》、《天寥年谱别记》、《甲行日注》等。此集为崇祯九年(1636),沈宜修死后,叶绍袁辑集一门之作。首《鹂吹集》二卷附《梅花诗》,为绍袁室沈宜修作。次《愁言》并附一卷,为绍袁长女纨纨作。纨纨字昭齐。《返生香》并附一卷,绍袁季女小鸾作。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次《有旻遗草》并附一卷,绍袁仲子世称作。世称字声期。次《窈闻》一卷续一卷、《征仙录》,绍袁悼小鸾作。次《伊人思》一卷,绍袁室宜修选同时名媛诗文作。次《秦斋怨》一卷,绍袁悼其室宜修作。次《屺雁哀》一卷,绍袁辑诸子吊兄弟女兄弟作。次《彤奁续些》二卷,绍袁辑诸名媛吊纨纨、小鸾两女,及己悼两女作。此外有《灵护集》一卷,绍袁三子世俗作。世俗字威期。《鸳鸯梦》一卷,绍袁次女小纨作,小纨字蕙绸。《琼花镜》一卷,绍袁为小鸾《征仙》追影作。《征仙录》今不传。或即《琼花镜》之异名。凡十二种,盖各种先后陆续付刻,汇印多少,故不相同。乾隆二十三年(1758)绍袁四世孙桓椿,重行选刊八种,后有跋称;先虞部公手定十二种付梓,曰《午梦堂集》。丙子(1756)秋,杜门习静,补其缺,订其讹,共得《鹂吹》、《香雪吟》、《伊人思》、《愁言》、《鸳鸯梦》、《返生香》、《窈闻》、《窈闻续》八种,阅再寒暑而告竣。其《灵护》、《有旻》、《续些》、《秦斋怨》四种,以语多悲寂置之。是当时所行全集,无《屺雁哀》、《琼花镜》,而所谓十二种者,较之崇祯刻本,乃分《窈闻》、《窈闻续》而二之。《香雪吟》即梅花百咏,原本附《鹂吹》之后,而此亦别为一种。以旧本十二种数之,实只六种。而所据本多《鸳鸯梦》一种。宣统三年(1911)绍袁裔孙德辉参校崇祯、乾隆两本,编次付刊。其《琼花镜》一种,乃道光末年吴江县知县宛平王寿迈所辑《砚缘录》汇刻本。后有绍袁八世孙乃溱跋,称为《午梦堂集》之一种。不知崇祯、乾隆两刻,何以未及列入。有观古堂刻本。

猜你喜欢

  • 贞元子诗草

    不分卷。明项穆(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项穆,初名德枝,又改名钝,最后更为穆,字德存,号贞元,亦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为项元汴之子。生卒年均不详。万历间官中书。著有《书法雅言》等。穆生于博

  •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癸巳存稿

    十五卷 清俞正燮(1775-1840)撰。俞正燮《癸巳类稿》与本书体例、内容性质大致相同,原共三十卷,为缮写方便,分《癸巳类稿》与《癸巳存稿》两次刊刻,卷数均为十五卷。此书也是考据学笔记。卷一、二为经

  • 铁树记

    二卷十五回。题“云锦竹溪散人邓氏编”,竹溪散人即邓志谟号。邓志谟字景南,号百拙生、竹溪散人,生平籍贯均不详。知其尝游闽,为建阳余氏塾师,故其书多为余氏所刊行。编著有小说《咒枣记》、《飞剑记》、《童婉争

  • 广宗县志

    ①八卷。明马协纂修。马协,字恭甫,陕西冯翊人,曾任广宗县知县。隆庆五年(1571)广宗县令吕信创修县志。万历二十四年(1596)马协任知县后,认为吕志多讹漏,遂致力于纂修新志,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 睿养图说

    无卷数。明杨观光(生卒年不详)撰。杨观光,字用宾,招远(今山东省招远县)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至少詹事。杨观光有文采,善画山水。此书是他任赞善时给太子所进的书。以《唐六典》所载东宫官制:“赞

  • 尚书弘道编

    不分卷。清廖平撰。此书不分卷,原名《尚书纬说》。廖平认为,“尚”是“上”的意思,因其上托帝王,所以加“尚”字以尊之。前十一篇为《尚书》,后十八篇为《中候》,不得称全书为《尚书》。所以廖平分《尚书》十一

  • 春秋大全

    三十卷。明胡广(详见《周易大全》)等奉敕撰。元仁宗延璠年间新定科举制度,于《春秋》采用胡安国《春秋传》,因而汪克宽作《春秋纂疏》,全以《胡传》为主,而此书则几乎全抄袭汪氏《纂疏》。朱彝尊《经义考》引吴

  • 宫教集

    十二卷。宋崔敦礼(?-1181)撰。崔敦礼,字仲由,通州静海(今天津市)人。绍兴末,与弟崔敦诗同登进士。仕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其诗文篇帙甚丰。大体格律平正,词气畅达。虽不能标新立异,但亦周规折矩,尺寸

  • 经世宏辞

    十五卷。明沈一贯(1513-1615)编。沈一贯,字肩吾,号蚊门。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沈一贯曾以吏部侍郎加太子宾客假归,又特起教习庶吉士,因检列朝馆课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