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例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例

不分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号六泽,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光绪注,光绪无乙丑年,必有误。进士。以知县起用,自请改教,遂选授绥定府教授,任教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廖平儿时,家极贫,于兄弟中排行第四,父卖药蜀中,诸兄亦弃书就贾。平一日于铺板上书曰:“我要读书!”父见其入学之急切,遂允。无入学之资,徬徨泽畔,乃于泽中得鱼三尾,欣欣然作为礼品,始得入学。此后廖平名其书斋曰“三鱼堂”!从师后勤奋异常,不分昼夜读书。民国八年(1919)得半身不遂之疾,左手左足全废,仍勤读不辍。廖平性嗜酒,醉后喜讽漫,坦直元爽,不希荣宠,有古侠士之风。廖平早年受学于王闿运,治今文经学,逞意说经,其学多变。初持今文为孔子所制,古文为周公所创之说,即所谓“今古”,不久,改变其说,主张“今文”是孔子“真学”,古文是刘歆伪作,即所谓“尊今抑古”,戊戌变法前后,又著书自驳,说今文是小统,古文是大统,所谓“小大”。在《今古学考》中,提出判别今古文学的方法,其论点为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继承发展。著《四益馆丛书》,后又增益为《六泽馆丛书》,其著述主要有《群经凡例》、《王制订》、《公羊三十论》、《起起谷梁废疾》、《经学初程》、《释范》、《六书旧义》、《经话》、《王制图表》、《春秋图表》、《尊经书院自课题目》《周礼义疏》、《地形训释例》、《尚书新解》、《天人学考》、《三才说例》、《生知说》、《俟圣篇》、《易经新解》、《诗经新解》、《庄子新解》、《楚辞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列子注》。其著说发前人所未发,将数千年之经学与孔子之思想言论,根本改造,使经学为时事服务,在中国经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列》乃廖平有感而作。廖平以为,郑玄为小戴作注,不注大戴,使东汉以后,惟小戴盛行。实际上,博士旧有二家,小戴出于大戴,单治小戴者非也。廖平以今古为统宗,两戴全录、各以类从,不依旧第,惟注明篇目所出,又因论文繁难,较之《左传》,犹觉信徙,一人之力,难以成就,因而招集十数人分篇治之。故先为发凡起例,其凡例共三类:一曰宗派类,二曰篇章类,三曰义例类。宗派类分十五门,依次为今学、古孝经、古小学、古周礼、古诗、古左传、古国语、古礼、古丧服、古乐、古史学、古学礼、阴阳、经学、儒家附论语。篇章类立二十四事为纲,依次为合篇、分篇、篇章重出,仪节相同、经传注淆乱、注论,杂篇,简册失序、辨经传、脱误、章节、句读、虚字、多立篇目、草仪注、溯原、表四代、表五等、补页、取证、求异、求同、附文、科分。义例类共二十例,依次为今古杂例、互见列,文字异同例、列国不同例、润色例、参差例、传习例、缘经立说例、阴阳五行例、史子纬例、沿革例、宜俗例、意起例,行事私论例,因事改易例、先后例、同实异名例、同实异实例,译改例、傅闻例、迟早例、坠佚例。廖平至晚年,因所见有变,于宗派门类,略有更订,至于篇章义例,则沿袭旧说。论篇章分合,多有臆断之嫌,其他各条,则大体固甚美善,足资研讨。此书有光绪中《蛰云斋丛书》本,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益馆经学丛书》成都刊本,民国十年(1921年)四川存古书局《新订六艺馆丛书》汇印本。

猜你喜欢

  • 理学张抱初年谱

    一卷。明冯奋庸编。奋庸字则中,明末河南宜阳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系谱主门人。谱主张信民(1563-1633),字孚若,号抱初,河南渑池人。明隆庆年间(1567-1572)选贡,官任怀仁知县。曾创正学会

  • 步里客谈

    二卷。宋陈长方(1108-1148)撰。陈长方字齐之,号唯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绍兴八年(1138)登进士第,官江阴县学教授,学者称唯室先生。除此书外,还留有《唯室集》四卷。“步里”地名,陈长方父

  • 词林典故

    八卷。清乾隆时官修。乾隆九年(1744),重修翰林院落成,高宗案临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辑本书。十二年成书。专记翰林院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全书共分八门,依次为:“临幸盛典

  • 范身集略

    八卷。清秦坊(详见《范家集略》)编。《范身集略》是秦坊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编辑范身之义。其大概内容分为八部。即成部、应部、容部、贞部、慎部、坦部、辨部、诫部。每一部为一卷,各有子目,共二十六目。书中

  • 明夷待访录

    一卷。清黄宗羲(1610-1695)撰。黄宗羲见《宋元学案》。全书成于康熙二年(1663),分“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建都”、“方镇”、“田制”、“兵制”、“财计

  • 临文便览

    二卷。清张启泰(生卒年不详)编。启泰字仰山,山东嘉祥人。精鉴赏,工篆刻。是编上卷为《韵辨》,首有聊城杨绍和序,并冠以《敬避字样》、《应抬字样》、《磨勘条例摘要》。下卷为《字学举隅》,前有临桂龙光甸原序

  • 孟子音义考证

    二卷。清蒋仁荣撰。仁荣字杉亭,浙江海宁(今浙江境内)人。是书虽以考订为主,未尽精确。如“邾”下引谭贞默《孟子编年略》云:“《史记》本云孟子邹人,不云邹国人。如云子路弁人,曾子武城人,不言鲁,明乎弁、武

  • 芥隐笔记

    一卷。南宋龚颐正(生卒年不详)撰。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惇颐,因避光宗讳改。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一说处州遂昌(今属浙江)人。龚颐正以学问文章知名当世,曾著《元祐党籍列传谱述》淳熙中,为史院编辑《四朝

  • 黄粱遗迹志

    一卷。明杨四知撰。四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官巡按直隶御史。“梦黄粱”的故事,唐代小说家沈既济《枕中记》已有记载。这部传奇小说中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授

  • 海沂子

    五卷。明王文禄(详见《丘陵学山》条)撰。此书篇幅短小,约万余字。共分五卷,五篇,即卷一为真才篇,卷二为作圣篇,卷三为稽阐篇,卷四为仪曜篇,卷五为敦原篇,篇各为卷,谈古裁今,王文禄以“海沂子”自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