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观楼文集拾遗

六观楼文集拾遗

一卷。清许鸿磐(约1762-?)撰。许鸿磐字渐达,号雪峤。济州(今山东济宁)人。卒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以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历官指挥、安徽同知泗州知州等职。著有《方舆考证》。考订详实,为世称之。又工诗文词赋,著有《六观楼遗文》、《雪帆杂著》等集。作北曲杂剧《三钗梦》、《西辽记》、《寿女存孤》、《女云台》、《雁帛书》、《儒吏完城》等六种,合称《六观楼北曲六种》。是集为其遗文,李福泰所集刻者,首福泰序,略谓鸿磐捷南宫后,授指挥官京邸。凌次仲、江子屏,见其雪峤杂著,共相叹服,称其论内地及外裔山川了如指掌。殒后无子,同里李孝廉藏其稿,视若拱璧,不轻示人。同治七年(1868),福泰旋里,访知书稿仍藏李氏,孝廉虽亡,其子能世守之,其他著述,泰半已为六丁所收,遍索之,尚得《尚书札记稿》四卷、《六观楼遗文》三十编。犹幸与凌次仲、李金川论《方舆纪要》二书,尚存其全书之精采,即此可见。刊以行世,而记其著述之本末如此,异时能以先生之书,寿之梨枣者。若夫此集虽片羽之留,识者知为吉光之珍。案福泰字星衡,亦山东济宁人。抚粤东时为刻此书于广州。鸿磐遗书,实未全刻,如所著之《方舆考证》。至民国时,其邑人潘复始为付梓。集载书说、序记、碑铭、传跋、书跋都三十篇。李氏序谓其精采在论地理各书,颇为知言。与凌次仲书《论方舆纪要》若邪山条,辨出若邪乃越侯非严助事等条,《河源说》谓班因言之而未详,刘元鼎言之而得半,元郡实求之并重源之所发,亦未能尽得,皆属详实不刊之说。其他文亦自雅健有法,无愧作者。《书舆地广记后》云:志方舆者,于州郡下必详列四至八到,而各县下亦载其去所管州郡东西南北若干里。皆一举而空之,使读其书如浮大海,罔罔然东西南北之莫辨,则其失讵不大哉,亦为笃论。有同治九年(1870)刻本。

猜你喜欢

  • 周易解诗经

    一卷。清代范士增撰。范士增,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卷以《周易》成句解《诗经》。如以“妇人贞贞从一而终也”解《柏舟》全旨,以“圣功也”解《淇奥》全旨,以“纯粹精也”解“如金如锡”,以“饮食必有讼”解“民

  • 周易浅解

    四卷。清张步瀛撰。张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该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过去房融在评《楞严经》时称为笔受,此注经而沿袭佛教的称法,可能是未检之故。其凡例说“家传易学已历六世

  • 凌溪集

    十八卷。明朱应登(1477-1526)撰。朱应登,字升之,号陵溪,宝应(今江苏宝应县)人。明弘治十二年(1498)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知延平府,历陕西提学副使,迁云南左参政,后罢归。著有《凌溪集》。

  • 蕉林诗集

    十八卷。清梁清标(1620-1691)撰。梁清标,字玉立,号蕉林、苍岩,直隶正定(今属河北)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为庶吉士。明亡,一度投降农民军,后又降清,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先后任兵部

  • 茶经

    三卷。唐陆羽(733-804)撰。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号东冈子,又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皆不就职。闭门著书,不时独行

  • 圣学格物通

    见《格物通》。

  • 霸州志

    十卷。清朱廷梅修,孙振宗纂。朱廷梅,字和臣,曾任霸州知州。孙振宗,贡生。霸州旧有嘉靖、万历诸志,皆散失。朱廷梅任霸州知州后,即重新纂修。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为:舆地、典祀、建置、学校、武备、食

  • 小琅環仙馆叙录书

    三种,六卷。清阮元编。该书汇辑清代汪中《述学》、钱塘《溉亭述古录》、孔广森《仪郑堂文集》三种著作,由阮元分别叙录,各成二卷。有清嘉庆三年(1708)仪征阮氏刊本。

  • 要览

    一卷。又称《陆氏要览》。类书。晋陆机(261-303)撰。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少时为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及

  • 国朝柔远记

    二十卷。清王之春(1842-?)撰。王之春,湖南清泉(今衡阳)人,字爵棠,又作芍棠,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后裔。青年时期投身幕府,曾随曾国藩、李鸿章等征战,累官至安徽巡抚、广西巡抚。著述甚富,有《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