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丧服马王注

仪礼丧服马王注

一卷。汉马融(79-166)、魏王肃(195-256)撰,清臧庸(1767-1811)辑。庸本名镛堂,字在东,号拜经,江苏武进县(今江苏省南部)人。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馆浙江巡抚阮元署中,助其汇辑《经籍纂诂》。治学严谨,长于校勘、释义。著有《拜经日记》、《拜经文集》、《月令杂说》、《说诗考异》等。另校郑玄《易注》,辑有《子夏易传》。是书辑于嘉庆初年。臧庸事迹见于《清国史·儒林传》,还有《马王易义》也见于《问经堂丛书》。按:《隋书·经籍志》有马融注《丧服经传》一卷,王肃注《仪礼》十七卷、《丧服经传注》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有马融注《丧服纪》一卷、王肃注《丧服要纪》一卷,《新唐书·经籍志》与《隋志》大略相同。《后汉书·马融传》说其曾经注三礼。《三国志·王肃传》说其采集同异为三礼解,辩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的评论有一百多篇,《宋史·艺文志》却没有著录,是都已经散失。清马国翰辑有汉马融《丧服经传注》、魏王肃《丧服经传注》、《丧服要记》各一卷,自然比是书多。是书大多根据《礼记正义》、《春秋正义》、《晋书》、《通典》及《仪礼贾疏》等书,而出自《通典》者占十分之八九,王注很少,不到马注十分之一二。同郑注相比较,马注与郑有不少相同之处,实际上则是康成本师马融,只能说郑袭马义。王在郑后,却不喜欢郑氏之学。然而,如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疏衰裳齐二条,其解说也极其详密。惟小功章传之娣姒,妇者弟长也,王注引《左传》鲁穆姜晋子容之母,都以稚妇为娣,长妇为姒妇。此妇二义之不同者,《贾疏》认为娣姒依据妇年大小,不根据夫年大小,这实际上本于王注,而徐乾学等人都对其进行反驳。朱子说,单举则可通谓之姒,大概是相推让之义。按:《尔雅》、《释名》等书与传相合,因而,《胡氏正义》说不可臆改。惟缌麻章,贵臣贵妾马注认为,君为贵臣贵妾服,天子贵公,诸侯贵卿,大夫贵室老,贵妾谓侄娣,而郑注坚持天子诸侯降其臣妾无服之说,认为其属于大夫。《胡氏正义》引用诸说,颇有异同,但《丧服经传》言贵臣者,不是从此开始。见斩衰三年章公士大夫之众臣传,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其余都是众臣。用注解经不如用传解经。士之有臣无臣,还难以确定,怎么会有贵臣?此云贵臣贵妾者,自然是公卿大夫室老及三夫人姪娣之属,这里仍然应当依从马注。又郑注《檀弓》诸侯为贵妾缌,也沿袭马义。况且《论语》本来有无臣之经,此四字当然不能专门属于士,三代君不特别尊贵,臣也不是特别卑下,不能拿秦汉以后相例。另外,春秋末期,象晋六卿、鲁三桓、郑七穆、宋戴桓诸世卿,都权势极盛,并且卿佐之丧都亲临,诸侯为贵臣服,属于自然之理。可惜马王旧著,大多已经失传,此也是治经家之遗憾。此书有《同经堂丛书》本和清抄本。

猜你喜欢

  • 虚字说

    一卷。清袁仁林撰。仁林字振千,陕西三原人。其人出处无可考。据其自序云书于东渠小学,其后王氏跋云《虚字之说》,吾师振千先生,为予小子辈说书而作,则袁氏为教师,此书为方便教学而作也。书前有康熙四十九年(1

  • 郁华阁遗集

    四卷。清盛昱撰。盛昱字伯熙,满洲镶白旗人,生卒年不详。昱为光绪进士,官至祭酒。勤奋博学,莫不周悉,博考诸家,对史学功力颇深,考订经史、中外地舆,尤以熟悉清代掌故见长。著有《郁华阁遗集》、《意园文略》、

  • 群经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一1851)撰。有诰字晋三,号古愚,安徽歙县人,以顾炎武、江永、段玉裁为宗,主要著作为《音学十书》,晚年研究六书,著有《说文六书录》、《说文分韵谱》、《说文质疑》等。后因家中失火,所

  • 唐石经校文

    十卷(元尚居校刊本)。清严可均(1762-1843)撰。可均字景文,号铁桥,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研究文字音韵之学,著有《说文声类》《说文校议》及《铁桥漫稿》,并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唐石经

  • 椒丘文集

    三十四卷。明何乔新(1427-1502)撰。何乔新,字廷秀,一字天苗,号椒丘。江西广昌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官南京礼部主事,后改刑部主事,历广东司郎中。成化四年(1468)迁福建副使,再迁湖广

  • 卧雪堂经说

    一卷。清末至民国袁嘉谷(1874-1937)撰。嘉谷字树圃,号屏山、屏山居士,云南石屏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民国以后,官至云南盐运使,后任云南东陆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

  • 诗益

    二十卷。清刘始兴(生卒年不详)撰。始兴字子彦,江苏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此书首有始兴就正启及总序,又有其弟所述要旨即凡例。此书分《本传》八卷,《诗次问》二卷,《诗次补言》一卷,《诗表》二卷,《总辨》

  • 四书集疏附正

    二十一卷。清张秉直撰。秉直集成《四子书疏》后,间有私解,积久成帙,名曰附正。是书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有自序。至道光十五年(1835),同里连毓太为之梓行,毓太也有序,称“秉直博览群籍,遍读濂洛

  • 郁郁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动凄哀。华胥梦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并州近日风尘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 朝鲜国纪

    一卷。明黄洪宪撰。黄洪宪字懋中,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官至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曾奉使朝鲜。洪宪以文受知张居正,居正败,共诬以逆,后因与众不合归。有《朝鲜国纪》、《玉堂日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