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要义

五经要义

① 一卷。清宋翔凤(见《五经通义》)辑。此书《隋志》及《两唐志》俱著录五卷,《隋志》不题撰人名氏,《两唐志》题汉刘向撰。翔凤辑本从《隋志》。所辑各条,除“社必树之以木”、“笏所以记事”、“笏者臣见于君”、“地有九州”四条,其余俱不注明出处。有“笏所以记事”、“者舜之所制也”、“地有九州”三条,为洪颐煊辑本所无。“春秋说题辞”一条,洪辑本收在《五经通义》中。有《浮溪精舍丛书》本。② 一卷。雷次宗(?-449)撰。王谟(详见《圣证论》条)辑。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南朝宋著名的经学家、隐士。据《南史·雷次宗传》记载:“少入庐山,事沙门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受征辞。”元嘉十五年征至都下,于鸡笼山设馆授徒,不久在钟山西岩下筑“招隐居”,给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元嘉二十五年(449),卒于钟山。《隋志》题雷氏撰《五经要义》五卷,《唐志》亦作五卷。诸书引《要义》,皆不著撰人名氏。余萧客《古经解钩沉》,以其序次排在刘向《五经通义》之下,于是认为是刘向所作,可谓荒谬。王谟认为雷氏即雷次宗,引《莲社·高贤传》:“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博学明诗礼,入庐山,预莲社,与宗炳等并执承旨。慧远法师后著《义疏》首称雷氏。宗炳寄书责之曰:‘昔与足下面受于释和尚。今便称雷氏耶?”慧远法师称“雷氏”,但不能据此认为是次宗之定称。而《隋志》称“雷氏”,很可能已佚其名。王谟仅凭此所考,只能备作一说,未为定论。王谟辑《五经要义》一卷。所辑分别为,《后汉书注》一条,《北史》一条,《隋志》一条,《世说新语注》一条,《文选》二条,《类聚》六条,《初学记》七条,《书抄》二条,《通典》一条,《御览》三条,首有序录。收入《汉魏遗书抄》。③ 一卷。题雷氏撰。马国翰(详见辑《五经通义》条)辑。同王谟辑本比较,增引“终南山长安南山也”一条,摘自《初学记》;“今人谓社神为公社”一条,摘自《书抄》;“先农立坛”一条,摘自《通典》;“太庙经为太室”一条,摘自《类聚》;“周礼大驭掌王玉路”一条,摘自《后汉书注》;“昏暗也”一条,摘自《文选注》;“箎以竹为之”一条,摘自《书抄》;“冠嘉礼也”条下,增引孔子曰“正其衣冠”五十字;“笏所以记事”条下,增引“笏者臣见于君”十一字;又“王者受命”条,全同王谟所辑;而王谟只引《初学记》,马国翰兼引《太平御览》、宋敏求《长安志》;马解说“裼袭”“彤管”,详晰而有古代情趣,大概承传汉人遗说。马国翰所辑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此书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猜你喜欢

  • 海钓遗风集

    四卷。明萧鸣凤(约1529前后在世)编。萧鸣凤字子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鸣凤父显,字文明,别号海钓。永乐二年(1404)

  • 古今释疑

    十八卷。清方中履(生卒年不详)撰。中履字素北,方以智之子,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此书皆为考证之文,每部分标题即为作者的主要论点。一至三卷论经籍,四至九卷论礼制,十卷论氏族姓名,十一卷论乐,十二十三卷论

  • 东坡事类

    二十二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梁氏为清文学家,通史学,善诗文,且注意研究西方各国政治情况,著有《夷氛闻记》、《藤花亭诗文集》等

  • 启札青钱

    十八卷。不著撰者姓名。所载手书正式。一曰具礼、二曰称呼、三曰叙别、四曰瞻仰、五曰即日、六曰时令、七曰伏惟、八曰燕居、九曰神相、十曰尊候、十一曰托庇、十二曰入事、十三曰未见、十四曰祝颂、十五曰不宜。亦近

  • 温江县志

    ①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徐文贲等纂修。徐文贲,字十樵,邑人,拔贡。考温江县志,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王瑚曾纂修,五十八年(1719)鲁应才再修,乾隆十六年(1751)县令冯中存重加补纂,然为书仅四

  • 厚语

    四卷。明钱蓘(生卒年不详)撰。钱蓘,字懋登,海盐(今浙江省海盐县)人。明万历中由贡生官于潜县训导。此书内容均为录长厚之事可以为世法者,所以名曰《厚语》。共四卷,分为十六类,每类皆以明人居前,而古事以类

  • 乡党典义

    二册不分卷。清魏晋(生卒年不详)撰。晋乃衡阳人。是书取经传中的制度、名物,来考订《论语·乡党篇》。其遍稽诸经传,根据诸注疏,取证于婺源江永的《乡党图考》。讨论其源流,参证其得失,颇为精密。晋自序中称是

  • 黄淳父集

    二十四卷。明黄姬水(1509-1574)撰。黄姬水,字表淳,一字淳父,吴县人,生平详见《白下集》条。是编乃万历十三年(1585)其婿顾大思搜集《白下》、《高素斋》二集及所未刊者合刻而成。凡二十四卷。其

  • 读文子

    一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清代研究《文子》的学者,一般认为《文子》一书大半抄自《淮南子》,所以作校阅者都依《淮南子》。俞樾撰此篇校读《文子》,也以《淮南子》为改订标准,有的又凭己意改之。如其改《

  • 杞纪

    二十二卷,清张贞纂。张贞,字起元,山东安邱人。康熙十一年(1672)拔贡。十八年(1679)召征博学鸿词科,未赴。二十四年(1685)以史馆缺员再征,御试第三名,授翰林院待诏,未就,居家著述。《杞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