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古音学

中国古音学

二十章。张世禄著。张世禄(1902- )字福崇,浙江浦江入。1926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后任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于文字、音韵、训诂及现代汉语、普通语言学等均有深入研究。尚著《中国音韵学史》、《广韵研究》、《语言学原理》等多种。是书凡二十章:一《导言》,讨论了古音学的定义,主要问题、研究途径、标准与效用等;二《古音学溯源》,介绍了协韵合韵、韵缓及唐人改经之陋习;三《论叶韵之说》,侧重分析叶韵说之谬误;四《吴棫之古音学》,介绍了吴棫韵部通转之说,分析了吴氏学说的疏谬;五《郑庠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郑氏六部及其得失;六《陈第之古音学说》,侧重介绍和评价了陈氏的语音历史观及其古无四声之说;七《顾炎武之古音学说》,介绍了顾氏所分古韵十部及其研究方法,并对其分部疏漏及复古思想提出批评;八《江永之古音学说》,介绍了江氏所分十三部,强调指出江氏言古音而不废今韵之学;九《段玉裁之古音学说》,介绍和分析了段氏十七部之说;十《戴震之古音学说》,介绍了戴氏二十五部之说,对其阴阳入之分及声音通转之论评价颇高;十一《钱大昕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钱氏声纽研究成果及古无四声之说;十二《孔广森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孔氏阴阳两类说及孔氏分东冬为二部之说;十三《严可均之古音学说》,介绍了严氏对孔广森学说的修正,并附论姚文田对韵部通转的意见;十四《江有诰之古音学》,介绍了江氏古韵二十一部及入声诸部之分配;十五《王念孙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王氏二十一部及更立至部、东冬不分之说;十六《张惠言之古音学说》,介绍张氏二十部及其入声分配之说;十七《刘逢禄之古音学说》,介绍和评价了刘氏古韵二十六部及入声分配之说;十八《章炳麟之古音学说》,详细介绍并辨析评价了章氏二十三部、平上与去入两分、入声韵亦分阴阳等说;十九《黄侃之古音学说》,详细介绍和评价了黄氏二十八部、古声十九纽之说;二十《最近对于古读之考证》,介绍了张行孚、汪荣宝、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古音构拟之说。本书是一部全面叙述古音学史的著作。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猜你喜欢

  • 随园诗话

    十六卷。《补遗》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外任,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地知县,颇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

  • 周礼杜氏注

    二卷 汉杜子春(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杜子春,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尝从刘歆受《周礼》,“能通其读,颇识其说”,郑众、贾逵皆从受业。杜氏于《周礼》有说无书,郑玄《周礼注》引杜氏之说,乃从郑众

  • 石经考异

    二卷(杭氏七种本)。清杭世骏(1698-1773)撰。世骏字大宗,号堇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雍正二年举人,乾隆元年召试鸿词,授编修,改御史。此书为补顾炎武《石经考》而作。顾氏依照《隋书·经籍志》

  • 诗经微言合参

    八卷。明唐汝谔撰。汝谔字士雅,华亭(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中以岁贡生官常熟县教谕。汝谔初著《毛诗微言》二十卷,继复删汰赘词,标以今名。自序谓溯源毛、郑,参以《读诗记》及《诗辑》,而所释经文多

  • 襄阳外编

    不分卷。明顾道洪编。顾道洪字嗣图,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主要记唐代诗人孟浩然之事。书编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因孟浩然乃襄阳人,故名为《襄阳外编》。书中首列孟浩然像,并

  • 两朝疏草

    十二卷。顾尔行编。顾尔行,明代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大名府推官。张瀚撰《疏议辑略》所载止武宗以前,故尔行复录世宗、穆宗朝诸疏,以续其书。明至世宗以后,纪纲日弛、议论日多

  • 全史日至源流

    三十二卷。清许伯政(生卒年不详)撰。许伯政字惠棠,一字石云,巴陵(今湖南岳阳)人。乾隆进士。著有《易深》、《诗深》、《春秋深》等。是编主旨在于稽考经史传注中的至朔气闰是否符合实际天象并纠正记载中的误失

  • 蒙阴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沈黻清修,陈尚仁纂。沈黻清,福建侯官人,举人出身,宣统二年(1910)任蒙阴知县。陈尚仁,淞江人,监生出身。沈黻清宰蒙阴后,见邑志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前令刘德芳纂修后,距当时二百

  • 论语温知录

    二卷。清崔纪撰。崔纪详《成均课讲周易》条。这是崔纪读《论语》之笔记,在崔任湖北巡抚时汇集成书。每章总论《论语》之宏旨,力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说。

  • 法帖谱系

    二卷。宋曹士冕撰。曹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曾由幕僚而做到州郡一级的官。此书序宋代法帖的源流,上卷著录谱系图,首先是淳化法帖,以下为二王府帖,绍兴国子监本,淳熙修内司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