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丧服郑氏学

丧服郑氏学

十六卷。张锡恭撰,锡恭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是书专门解释《仪礼丧服》,因而,对士冠昏等礼都没有涉及。张氏著书大旨,见于卷一前面《郑目录》下,天子以下死而相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一节。丧服其理深大,分七条对其加以阐明:第一,黄帝之时,朴略尚贤,行心丧之礼,终身不变;第二,唐虞之世淳朴渐亏,虽行心丧,却以三年为限;第三,三王以后,浇伪渐起,因而,制丧服来表达哀情;第四,有丧服后,就需要知道丧服二字以精粗为序;第六,传之人,并为传之意;第七,郑某之注经传两解之。是书卷一,自丧服第十一子夏传,至丧服斩衰一节经传注;卷二,自传曰,为父何以斩衰也,父至尊也,至为人后者如亲子;卷三,自妻为夫传曰夫至尊也,至注绳菲今时不借;卷四,自疏衰裳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三年者,至注不敢以己尊,降祖祢之正体;卷五,自疏衣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疏屦期者,至注尝为母子,故终其恩;卷六,自不杖麻屦者,至传周道然也;卷七,自女子适人者,至注是嫌不自服其父母,故以明之;卷八,自疏衰裳牡麻经无受者,至注明有所降;卷九,自大功布衰裳牡麻绖无受者,至注小功以下绖无缨;卷十,自大功布衰裳牡麻绖缨布带三月,至注国君以尊降其亲,故终说此义;卷十一,自繐衰裳牡麻绖既葬除之者,至注则其庶士民不服可知;卷十二,自小功布衰裳麻带经五月者,至注士之妻自养其子;卷十四,自缌麻三月者,至注凡不见者,以此求之;卷十五,自记公子为其母练冠,至注此大功不言受者,其章既著之;卷十六,自凡衰外削幅裳以下至大功八升一节,与卷十五相同,应当删除。书末有释丧服注髽露紒犹男子之括发,附有衰裳等图。按:是书所征引,自正史礼志,以逮《通典》,及见史传,读《礼通》、《通考》、《五礼通考》者,都没有漏略,而且还搜采唐宋元明诸儒所释及清代方苞、张惠言、曹元弼诸说,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丧礼专家。此书趋重曹氏之说,认为女子过门守节为正,而驳斥汪氏中之说,这是十分荒谬的。假如真正象他所说,那么,《仪礼丧服》为何列出嫁继母之服(虽然有人说是后人所加入,但是,《礼记》明言同母异父昆弟之服,可见,古礼本来没有不许再嫁之说,曹说不正确。)?至如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以期不贰斩?这在常人本来没有歧说,只是从汉定陶共王后,东汉迎立外继之帝,率尊者为皇,妣为后,宋濮议中辍,迄未成立,因而南宋外绍者,没有他议,只有明世宗悖义蔑礼,尊兴献为世庙,清代裕陵有鉴于此,作《濮议辨》,宣示臣民,到光绪十六年醇贤亲王丧礼,一一遵从,仍然奉本生之名,而只持服一年,可以说是情谊兼尽,是书之成已经在其后。而《濮议论》也大多秉承《濮议辨》,褚氏、曹氏之说大多相同,却都不明言《濮议辨》。而且是书有多处引用钦定义疏,似嫌疏漏,可能使人疑心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应该作进一步补充。此书有传抄本,民国十九年(1930)南林刘氏求恕斋刊本。

猜你喜欢

  • 调梅鼎禅师语录

    十四卷。清代释明鼎(生卒年不详)述,释宝宣等编。明鼎,俗姓冯,号粟庵,字调梅,晚年自称恬退翁。其生平事迹详见《恬退翁后录》辞条。明鼎所说,由门人宝宣所编成的《调梅鼎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

  • 敦煌写本篆书千字文

    一卷。梁周兴嗣撰。周氏生平著述,见《敦煌写本真草千字文》。此卷首尾均泐,见存之文,自“匡合”字起,至“九州”字止,正文全用篆字,旁有楷书释文似为初学而设。其文辞与通行之周书无殊,惟书艺未精,篆法间违绳

  • 玉虹楼法帖

    十六卷。清孔继涑辑刻张得天书十二卷,孔广廉刻孔继涑书四卷。孔继涑曾刻张得天书为《瀛海仙班帖》。孔继涑本为张得天之婿,从受其书法,藏张氏书迹颇多,复又借摹别家所藏。张得天一生俯首董其昌,最重其所刻帖,曾

  • 诗经正义

    二十七卷。明许天赠撰。天赠字德天,黟县(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乙丑(1565)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参政。此书不载经文,只标章名节目,附以己说,颇为弇陋。

  • 主父偃书

    一卷。汉主父偃(?-前126)撰。主父偃,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西北)人。主父为复姓。任中大夫。主张进一步削弱割据势力,下令推恩,为汉武帝采纳。主父偃一生勤奋好学,精通《易》、《春秋》百家之言,兼晓纵横

  • 比较文法

    黎锦熙撰。黎氏生平著述,见《新著国语文法》。是书以“实体词七位”的体系来支配《马氏文通》,审查其例句,批判其说法。主要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相比较,也兼及英语、日语等外语。开创了比较文法研究的先例,对古

  •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

    一卷。毛扆编。毛扆(1640-1713),字斧季,江苏常熟人。酷爱藏书,是著名藏书家汲古阁主人毛晋的第五子,幼聆父训,承家学遗风,亦擅校勘。因拟售书于吴江潘耒(1646-1708)而撰此书目,后转售泰

  • 独断

    二卷。东汉蔡邕(132-192)所撰。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少博学,喜好辞章、数术、天文,精通音律。曾为河平长、郎中,后迁议郎。嘉平四年(175),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

  • 肖岩经说

    十九卷。清赵良(1744-1817)撰。良字肃征,号肖岩,安徽泾县(今泾县)人。乾隆六十年进士,官内阁中书。性孝友,不务科名。嘉庆四年典试广东,移疾归,闭门著书,不与世事。在群经方面都有撰述,只有《易

  • 齐诗遗说考

    四卷。清代陈乔枞撰。由于齐诗失传最早,对齐诗遗说的考证十分困难,常见捕风捉影、武断臆测。陈乔枞此书也难免此类问题。如本书《叙录》称,齐诗源流有班伯,这与《汉书叙传》所载“班伯受诗于师丹”是一致的。班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