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苏经解七种

两苏经解七种

四十一卷。宋苏轼(详见《易传》)、苏辙(详见《诗集传》)撰。此编收录了苏轼书两种:《东坡先生易传》九卷,此书申王弼之说,多切人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推阐理势,言简意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曲譬之旨。盖大体近于王弼。唯弼之说唯畅玄风,轼之说多切人事。其文辞博辩,足资启发。”《东坡先生书传》十三卷,书颇有新意,与理相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但就其书而论,则究心经世之学,明于事势,又长于议论,于治乱兴亡,披快明畅,较他经独为擅长。”苏辙之书五种:《颖滨先生诗集传》七卷。因《诗之小序一再重复,疑为卫宏所集录,故其说诗“唯取序首”,对后世影响较大。《颖滨先生春秋集解》二卷,系矫王安石新学而作。书中多推《左传》之说。左氏之说不可通之处,则取《公羊传》、《穀梁传》及诸家之说以通之。《论语拾遗》一卷,苏辙晚年闲居颍上为补正苏轼《论语说》(已佚)而作。《道德经解》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是书大旨,主于佛老同源,而又引《中庸》之说以相比附。”又云:“自儒家言之,则辙书为兼涉两歧;自道家言之,则辙书犹为各明一义。”另外还有《孟子解》一卷,言简而义精,于义理多有发挥。《论语拾遗》、《道德经解》、《孟子解》三书论事理不偏不倚、实事求是。书中虽有诋毁旧说之处,个别地方考证不切,然就其文辞,内容而论,足为一家之说,对启发后学之作用,不可低估。《两苏经解》问世后,为王安石新学所讥,并废于太学。顾桐柏与两苏为结拜兄弟,见此则刻《两苏经解》以传。明万历辛亥(1611年)重刻,书前有焦竑和刘冒宁于万历庚戌(1610年)撰写的序言。目录:《东坡先生易传》九卷、《东坡先生书传》二十卷、《颖滨先生诗集传》七卷、《颖滨先生春秋集解》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道德经解》二卷。有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孙玉庭自记年谱

    又名《寄圃老人自记年谱》。一卷。清孙玉庭(1753-1834)自述。玉庭字佳树,号寄圃,山东济宁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检讨,河东兵备道,广西盐法道,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广西、广东、

  • 毅斋诗文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王洪(1380-1420)撰。王洪,字希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洪武三十年(1397)举进士。授行人,寻擢吏科给事中。以荐入翰林,由检讨历官修撰、侍讲。为《永

  • 阮子政论

    一卷。三国魏阮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阮武,字文业,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人,官至清河太守。《隋书·经籍志》称有《阮子正论》五卷,《旧唐志》、《新唐志》作《政论》,《意林》著录《阮子》四卷,

  • 孟子章指

    二卷。汉赵岐(约108-201)撰。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经学家、画家。著有《孟子章句》。岐注《孟子》,每章之后,各附以说,标为章指。题辞说,所作《章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指,分

  • 吉林探源书舫丛书

    二集,二十六种。清盛福编。盛福字介臣,吉林人,生卒年不详。据王璧序称盛福“器景宏深,不求闻达,性惟嗜书,孜孜不倦,有《探源书舫丛书》之刻。书凡二集,其初集为择取古今撰述之有功名教者,辑先儒之格言,明理

  • 梅庄杂著

    七种,十二卷。清谢济世(1689-1756)撰。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检讨。雍正年间任御史,因弹劾田文镜被遣戍,又以注释《大学》不宗程朱,坐怨

  • 御书法帖

    十二卷。清圣祖赐诸臣御书,张英、韩等汇摹于康熙四十年(1702)。康熙三十九年六月,命召诸臣于畅春园拟皇太后万寿无疆之赋文,钦定出甲乙等次;随后又于次日恩赐诸臣御书各一幅;诸臣喜不自胜,恭摹入石。康熙

  • 汉碑引经考

    六卷。(附引《纬考》一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收集汉碑始于宋朝,自此以后有关著录渐多。但是嗜好古董者少有发明,喜欢收藏者又昧于考订。朱百度虽有汉碑征经之作,但止有传《周易》一卷。皮锡瑞此书

  • 七经精义注疏综要

    四卷。清无名氏撰。按此书不署撰人,亦无序跋,因此作者、年月皆不可考。观其文字,颇多丹铅涂乙,大概还是未定稿本。全书四卷,分门别类,总类书于首页,卷内每门之下又刊细目,取杂考体。其考证多关七经的史地典制

  • 归田稿

    八卷。明谢迁(1449-1531)撰。谢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在内阁之中与刘健同心辅政,秉节直谅,见事明敏,世人称之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