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汉金石记

两汉金石记

二十二卷。清翁方纲编撰。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金石学家、书法家。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降鸿胪寺卿。能诗文,精鉴赏,经他考证题跋的著名碑帖颇多。书法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并能隶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主要著作,除本书外,尚有《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诗集》等。自宋以来,编撰断代金石著作,以本书为创始。第一卷为年月表;第二卷为《集古录》、《隶释》、《隶续》目次考及金石诸目;第三卷为石经;第四、五卷为古器物文;第六卷为礼器碑等六种;第七卷为孔君碑等八种;第八卷为鲁君碑等七种;第九卷为嵩山太室石阙铭等六种;第十卷为华山碑、夏承碑二种;第十一卷为仓颉庙等五种;第十二卷为张君表颂等七种;第十三卷为西狭颂等十种;第十四卷为比干墓字等十二种;第十五卷为武梁祠画像等三种;第十六卷为魏君碑等九种;第十七卷为杨君碑等五种;第十八卷附魏、吴碑九种;第十九卷为隶续补与急就章注;第二十卷为隶八分考;第二十一卷为补遗范氏碑等七种;第二十二卷为班马字类附记(班马也称马班,系汉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观其全书,集古录、隶释、隶续目次考、隶八分考、急就章注,均不愧为实事求是之学;对古器物文字,考据亦精;至于碑拓,辨析模糊,推求剥蚀之字,旁征博引,也具见苦心。本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南昌使院精刊。此书还收于苏斋丛书,有乾隆嘉庆本、影乾隆嘉庆本。

猜你喜欢

  • 可斋杂记

    一卷。明彭时(1416-1475)撰。彭时字纯道,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明英宗正统十三年科举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宪。著有《彭文宪集》与本书,并传于世。此书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阅历。彭时入朝为官

  • 读史吟评

    一卷,清黄鹏扬撰。鹏扬字远公,晋江人(今属福建省泉州市),顺治十四年(1657)考中举人,尝官知县,著有《史评辨正》。《读史吟详》杂咏史事,每首诗后再附以作者的论断,在体例上略如元代宋无《啽呓集》,但

  • 春秋经传辨疑

    一卷。童品(生卒不详)撰。童品字廷式,号慎斋,兰溪(今属浙江)人,明代经学家,弘治进士,官至兵部主事,以老致仕,因读书而失明,家居十九年而卒。此书是童氏为儒学生时所作,论《左传》所记事迹共九十三条,于

  • 经义莛撞

    四卷。近人易顺鼎(1858-1920)撰。顺鼎字仲实,号湘农,又号哭盦,湖南汉寿县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广西右江道、云南临安开广道、广东钦廉道等。顺鼎以诗名著海内,对经学亦有研究,此书刊行时

  • 易经通注

    九卷。清大学士傅以渐、左庶子曹本荣奉旨撰写。首载顺治十三年十月十五日谕旨,次载顺治十五年十月傅以渐等进书表,则是书完成于1656年至1658年间。次为傅以渐序文,略谓明永乐年间,官修《周易大全》综合元

  • 通制条格

    为元朝法令文书汇编《大元通制》的条格部分。《大元通制》颁行于英宗至治三年(1323),分四个部分:一、诏制,九十四条;二、条格,一千一百五十一条;三、断例,七百一十七条;四、别类,五百七十七条。全书已

  • 乾荣堂诗稿

    八卷。黄达劭(生卒年不详)撰。达劭,湖南湘潭人,字吉棠,清代诸生,卒于民初。是诗稿卷一至二,为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作品,收诗二百二十五首,为前一集。卷三至四为《蓼西庄集》,

  • 弘山集

    四卷。明张后觉(1512-1578)撰。张后觉字志仁,号弘山,茌平县(今属山东省)人。张后觉生而聪慧,事亲孝。早岁,闻良知之说于县教谕颜某,遂精思力践,偕同志者讲习。已而徐樾以王守仁再传弟子来为参政,

  • 张氏诗说

    一卷。清张汝霖(详见《学诗毛郑异同签》)撰。汝霖著有《毛郑异同签》二十二卷,附《诗说》一卷,曾以活字印行,而流布甚希,不见著录。陶福履见其残本,《诗说》一卷尚完整无缺,因即为之作序刊行。书中收《周召分

  • 海珠小志

    五卷。明李韡撰。李韡,番禹(今属广东)人,生卒不详。万历(1573~1619)中官至武定府知府,是宋代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李昴英的后代。在广州城外的珠江之中有一块大石,叫海珠石,当初李昴英常在此地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