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山墨谈

两山墨谈

十八卷。明陈霆(详见《唐余纪传》条)撰。此书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前有德清县知县李檗序。李序中称“水南先生既谢尘鞅,结庐两山之间,居左右图书,放情山水,锐意述作,于世俗外交泊然淡然也。李子公暇得过从,先生出其所著《两山墨谈》,李子受而卒读,请之先生曰:‘夫自古哲源远,众言纷淆,胡乱杂而无章,是故简稽寡证,饰虚炫空,执有肆辨,沿常袭陋,聘奇伤绘。伤绘则浮;袭陋则固;肆辨则诞;炫空则畔:寡证则晦,均之谓弥文,弥文无观焉。先生《墨谈》之书,大则根经据史,订疑考误;少则别事与物,穷情尽变,奇而匪浮,袭而匪固,辨而无诞,炫而无畔,证而无晦,殆博求而详说者也。是故采之足以备史,资之足以宏识,存之足以稽实录而折众言。……于是属诸林子,为之次第其编而付诸梓人。”此书后有陈霆自跋,将刻书经过大致交待清楚。此书考证经史、古籍,颇为详赡,且多所纠正,中间亦涉及有关朝章钜典,多有据可依,非泛然而作者。《静志居诗话》称此书以博洽著闻,留心风教。《香祖笔记》则又称此书甚有义理。此书所记,以朝章典故为最有价值,可为治史者之参考。但其中也有持论偏颇之处,如据《国语》王子晋“厉、宣、幽、平”之言,说“周宣与厉、幽、平相等”。又说许衡、姚枢不当仕元;至正二十六年即当前元之统等等。又依据《政和县志》所载余应诗,以元顺帝为瀛国公子,亦属荒诞。此书有明嘉靖十八年刻本。《惜阴轩丛书》(道光本、光绪本)本、《吴兴丛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1991年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陈刚中诗集

    三卷。《附录》一卷。元陈孚(1240-1303)撰。孚字刚中。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历官台州路总管府治中、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中《观光稿》一卷,为至元中署上察书院山长时作;《交州稿》一卷,为至

  • 春秋氏族图

    一卷。清张道绪撰。道绪,溧水(今属江苏省)人。该书据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作成图表,以便读者检索。有清嘉庆癸酉(1813年)人境轩刊袖珍本。

  • 声类

    ① 一卷。魏李登撰,龙璋辑。李登,三国魏人,字、里不详。《北史·江式传》称李登官左掖令,与孙炎同时。炎注《尔雅》盛用反切。登著此书,以声音比类相从,故名《声类》。唐封演《闻见记》谓《声类》凡十卷,收一

  • 骆两溪集

    十四卷。《附录》一卷。明骆文盛(1496-1554)撰。骆文盛,字质甫,号两溪,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骆两溪集》。骆文盛集初为蔡汝楠所刻,凡七卷,并

  • 读史津逮

    四卷。清潘永圜撰。潘永圜字大生,金坛人,著有《宋稗类钞》。《读史津逮》成于康熙年间,将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帝王分为三类:属正统者标曰世纪;属偏霸者标曰世次;僭伪叛乱及藩镇标为本末,皆详其世系,力标事实,

  • 韵雅

    ① 六卷。清吴采撰。采字棐堂,安徽泾县人。是篇卷首有嘉庆中翟玉珑、及其族兄云樵、其侄学洙诸序。卷尾有其族弟世登跋。卷中前列总目,次列分咏草木鸟兽虫鱼七言律诗。卷一咏草一百二十律,卷二咏木六十律,卷三咏

  • 中原文献

    二十四卷。明焦竑(1541-1620)编。焦竑字弱侯,号淡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著有《易筌》。是书分经集六卷、史集六卷、子集七卷、文集四卷,末附通考一卷。其自序说:“一切典故无当于制科者,概置弗录

  • 澂秋馆吉金图

    二卷。清陈宝琛撰。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同治七年(1868)翰林。本书二卷,由孙壮(伯恒)编辑。陈氏的先世所藏殷周古铜器甚多,丁卯(1927)秋,鸠工传拓,编订为《澂秋馆吉金图

  • 绣墨轩诗词

    二卷。清俞庆曾撰。俞庆曾,生平不详,字吉初,浙江德清人,俞樾之孙女,宗舜年之妻。清代词人。此书与俞绣荪《慧福楼幸草》、许之雯《缃芸馆诗钞》合订册。书前有俞陛云所作序言,书后有其夫宗舜年为之跋语。共收诗

  • 郑志考证

    不分卷。清代经学家成蓉镜(见《禹贡班义述》)撰。《郑志》一书,清代有《四库》本,孔方广林辑本,袁钧辑本。成氏撰此书不知据何辑本,仅三十余条,知非完书。所考旁及群书,申以己意,有不少令人信服。如“我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