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阴阳家

阴阳家

春秋、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阴阳家本来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文、历法的。五行说本来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来解释世界万物起源的学说。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的说法, “相生”即互相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即“相克”,亦即互相排斥,如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水、木胜土、土胜水等。阴阳说和五行说均曾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战国末期,齐人邹衍改变阴阳和五行两说的原来性质,而创立阴阳五行说。邹衍将阴阳的自然变化赋予神秘的鬼神色彩,并将五行的五种物质属性赋予五种德性,提出“五德转移”,即“五德终始”说。邹衍认为五种德性是相生相克的,可用以说明王朝兴衰的原因。例如: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就是火德(周)克金德(商)、金德(商)克木德(夏)的结果, 并且认为“五德”是循环的,终而复始的,虚构了一个“五德终始”的历史循环论。邹衍所创立的阴阳五行说,传播迷信,麻痹人们的思想。但由于五行家们谈“天”,谈“五行”,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及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一些作用。

猜你喜欢

  • 推恩令

    汉武帝时主父偃建议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西汉前期同姓诸侯王的势力过大,威胁京师。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对诸侯王的反复斗争,诸侯王的势力有所削弱。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只衣食租税,不再治国

  •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西南地区是苗、瑶、壮、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明初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在这些地区任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担任各级长官,称为“土司”。土司衙门包括宣慰司、宣抚司

  • 潭州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元军既破襄阳(今湖北襄樊)、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乃以伯颜率军直趋临安,阿术攻淮南,阿里海牙取湖南,宋都䚟等攻江西,分道略地。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阿里海牙

  • 万木草堂

    康有为为宣传变法聚徒讲学之所。1891年(光绪十七年)创设于广州长兴里,次年迁至卫边街,后再迁府学宫并定名为万木草堂。康自任总教授、总监督,著《长兴学记》为学规,选高才生任学长,助康编书。以康著《新学

  • 反对英美掠卖华工斗争

    十九世纪中国人民反对英美殖民主义者掠卖华工的斗争。鸦片战争后,英、美殖民者在其本国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拐骗或掳掠中国劳动人民,贩往美洲、非洲、澳洲及东南亚一带从事奴隶劳动,被掠卖的

  • 太学

    古代学校名。相传先秦地方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国家的大学称为学,即太学。汉朝初年,因战争造成的困难,使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建议兴学养士,被汉武帝采纳。元朔

  • 齐行叫歇斗争

    清代各种手工业工人反对作坊主以及封建政府的一种斗争。“齐行叫歇”,即整个行业工人实行罢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清代以手工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也有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 宋辽榷场

    宋辽官方设置和管理的互市场所。宋初,太祖听任宋辽沿边贸易,不设官署管理。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7年),宋置雄(今河北雄县)、易(今河北易县)、镇(今河北正定)、霸(今河北霸县)、沧(今河北沧县)等五州

  • 瓜分狂潮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在中国强占租界、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活动。1896年6月(光绪二十二年四月)沙俄诱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把侵略势力伸入中国东北三省。1897年11月(光绪二十三年十月

  • 殿试

    皇帝在殿廷上亲自主持的对会试录取的贡士的考试,亦称廷试。其制初始于唐代武则天之时。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亲策贡士于洛城殿,为殿试之始。但唐代并无形成定制。殿试后将进士分为五甲之制始于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