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

一名求是堂艺局。清末最早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的新式科技学校。1866年(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州船政局,为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附设该学堂。学堂分前、后和艺圃三部分。前学堂学习法文,专业为造船。后学堂学习英文,专业是驾驶和管轮,均招收十六岁以下学生,学制五年。艺圃则招收十五岁以上至十八岁的学生,培养技工。学堂招聘外籍教师,其中一部分由船政局聘用的外籍技术人员兼职,合同期满后,教师除重聘数人外,均由该学堂毕业生和学堂派出的回国留学生担任。1913年,船政学堂改隶海军部直辖。前堂改名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堂改名福州海军学校。前者学制十年,分初级、中级、高级三班。后者学制八年。艺圃改称福州海军艺术学校。船政学堂自创办至1946年共培养学生一千一百三十名。从1876年(光绪二年) 至1946年,共派出留学生二百四十人。船政学堂是我国最早推行西方近代教学制度和方法的新式科技学校,培养了一批造船和驾驶人材,从中涌现出不少爱国革命志士。马尾海战中壮烈牺牲的福胜舰管带吕瀚、飞云舰管带高腾云、福英舰管带陈英、振远舰管驾许寿山、福胜舰管驾叶琛等,都是船政学堂毕业生。黄海海战中的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黄建勋等均为船政学堂留英学生。戊戌维新运动中的主将之一、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系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后赴英留学,回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达二十年。武昌起义后,上海临时海军司令部反清,副司令钟英、参谋长黄棠治都是船政学堂学生。1916年,护国运动中,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海圻号响应。1917年孙中山举兵护法, 海军司令程璧光、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海圻、海琛、飞鸾、永丰、永翔、豫章、福安等舰加入护法行列,这些人都是船政学堂毕业生。

猜你喜欢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

  • 东厂

    官署名。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清除建文帝余党,一方面恢复和加强锦衣卫,一方面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宦官提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

  • 楚白公胜夺权

    春秋末年楚大夫白公熊胜企图夺取楚国政权的事件。楚平王太子熊建因遭费无极的陷害而逃亡到宋,又逃亡到郑,为郑人所杀,其子熊胜与伍子胥逃亡到吴。楚平王死,经昭王而至惠王,惠王召熊胜回楚,为巢(今安徽巢县附近

  • 井田制

    相传我们古代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而得名。一部分学者因《孟子》书中提到“助”法以及公田与私田的对立关系,解释井田制是带有劳役地租剥削性质的土地制度。另外不少人则认为孟子所说的井田制出

  • 九寺

    官署合称。寺之长为卿,故九寺又称九卿。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从汉代起,又设尚书分曹

  • 年、隆之案

    清世宗胤禛(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帮助自己夺位的助手进行屠杀,制造了有名的“年、隆之案”。“年”指年羹尧,康熙时即为胤禛门下心腹,曾长期参与胤禛夺取皇位继承权的密谋。曾任川陕总督,是胤祯夺得皇位

  • 鸾台

    官署名。即门下省。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称鸾台,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旧称。参见“门下省”。

  • 和约章程

    见“中法天津条约”。

  • 凤翔府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元光元年(公元1222年)冬,木华黎亲率蒙古骑兵直趋京兆(今陕西西安),进攻不利,遂麾师围攻凤翔府(今陕西凤翔)。金守将马庆祥、郭仲元、胥谦等率军力战不屈。马、胥战死,郭仲元以赤

  • 范蠡经商

    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字少伯,本楚宛人)在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引身自退,泛舟五湖,变易姓名,经商求富。曾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后看到宋国的都城陶为天下之中,与各诸侯国四通八达,来往货物皆在此交易,遂又